姚广孝请朱棣不要杀方孝孺,朱棣也答应了,为何后来还是灭其十族?

如题所述

方孝孺从小就聪明好学,史书记载: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后来方孝孺受人推荐,得到朱元璋的赏识,然而有人建议重用方孝孺时,朱元璋却说:

“今非用孝孺时。”

原来,朱元璋是希望将来,方孝孺能够辅佐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后,便谨遵祖父遗训,开始重用方孝孺,召他任翰林侍讲,后为翰林学士。朱允炆将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视为自己的亲信。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将方孝孺等人视为自己的智囊团,对他们的话言听计从。

建文三年,方孝孺建议命令辽东诸将直捣北平,趁朱棣回军救援的时候,派军在后面追击,这样一定可以擒拿朱棣。同时,他让建文帝写信安抚朱棣,表示愿意赦免朱棣的罪行,让他自行罢兵回去。

朱允炆马上命方孝孺起草诏书,然后派大理寺少卿薛岩去送信。结果薛岩私自将谕旨收起来,将士们得不到诏令,而朱棣自然也不会奉诏。

朱棣出征时,留下世子朱高炽监国。方孝孺知道朱棣次子朱高煦一向自恃功高,认为自己比兄长朱高炽能干,于是想出一招离间计。他写了一封信,谎称朱棣有废世子之心,意在离间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兄弟情。

谁知朱高炽收到信后,看都没有看就交给了朱棣,朱棣直接将信撕了,导致方孝孺的计谋再一次失效。

建文四年,眼看朱棣就要打到南京,方孝孺又建议以割地向朱棣许诺,借此拖延几天时间,好让朱允炆下诏征集各地军队勤王。朱允炆便派人去议和,但是朱棣不肯听。最后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朱棣顺利进入南京。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踪,方孝孺则被抓获。

当初朱棣起兵之时,姚广孝曾请他不要杀方孝孺,姚广孝说: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当时也答应了,然而最后,他还是将方孝孺灭了十族。既然他已经答应了姚广孝,为何后来还是灭了方孝孺十族呢?

朱棣夺位成功后,除了要处死他深恶痛绝的黄子澄、齐泰等人以外,对于大多数建文旧臣,他还是采取招抚为主。除非有人宁死不屈,甚至出言顶撞,朱棣才会痛下杀手,而方孝孺就是其中之一。

朱棣原本也想履行承诺,不杀方孝孺,所以他第一时间,请方孝孺为自己起草诏书。如果方孝孺肯答应的话,将来朱棣一定是会重用他的。可是方孝孺一到朝堂上,就哭得死去活来。

朱棣上前安慰他,说自己这是在效仿周公辅成王,可是“成王”已在大火中丧生,而且他的儿子还太小,国家需要成年的君主,所以自己才不得已做了皇帝。方孝孺接着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立朱允炆的弟弟,朱棣见无法说服方孝孺,便称这是朱家的事,外人不便插手。

之后,朱棣耐着性子再请他为自己起草诏书,并命人送上纸笔。结果方孝孺将笔扔在地上,边哭边骂道:

“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朱棣忍无可忍,说要灭方孝孺九族,谁知方孝孺说就算灭十族又如何。于是朱棣下令将方孝孺处以磔刑,并灭其十族。

方孝孺对于朱允炆是“忠”,却也死在“忠”字上。后世对于方孝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宁死不屈,是有骨气的举动,值得赞颂。

而有的人却认为,方孝孺要以死殉主没问题,可不该不顾族人性命。尽管《明史》没有记载他被诛灭十族,但却明确记载了:

“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

这既是对朱允炆的愚忠,又是对族人的不义,所以不值得赞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