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东吴各自占据天险,为何却都在短时间内走向了灭亡呢?

如题所述

公元208年发生的的赤壁之战,以曹操战败,孙刘联军完胜而告终。此战过后,曹操失去短时期南下一统天下的能力。曹魏主力在大战过后退守北方,以防孙刘联军趁胜进军,所以对荆州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而孙刘两家也因军事力量薄弱无力北进,故三方皆成对峙之势,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称帝,随后刘备、孙权也先后称帝,三国鼎立的态势便正式确立了下来。

蜀汉和东吴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一段时期的和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两国国力虽然蒸蒸日上,但仍然不及雄踞北方的曹魏,北强南弱的局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公元263年,魏将邓艾领兵至成都城下,蜀汉后主刘禅开城乞降,蜀汉亡。公元280年,刚刚成立的晋帝国灭江东吴国,三国归晋。

三国赤壁古战场

曹魏能够吞并蜀汉、西晋能够消灭孙吴,这不仅仅是曹魏自身实力强大的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在三方的发展过程中,曹魏一直积极提拔人才、屯田养兵,为将来一统天下而积攒势力。

蜀汉一方不思发展,反而连年发动北伐战争,致使国家在战争上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东吴一方与蜀汉类似,不但在后期穷兵黩武,还一直陷于内战之中,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总的来说,蜀吴两方皆算亡于穷兵黩武。

因西晋王朝是代魏而立,能够吞并吴国也是依靠从曹魏时期继承而来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故在本文中只对曹魏、蜀汉、东吴三国进行探析。

曹丕称帝后便对魏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首先是以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虽然曹操就曾通过此法选拔人才,但到了曹丕执政时期才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即由各地的中正向中央举荐人才来补充到曹魏的政治系统当中。

在九品中正制出现之前的察举制曾存在着很大弊端,一是察举制没有一个准确选拔官员的标准,只是根据其风评斟酌封职;二是风评舆论容易遭到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势力左右,这便使许多并无治国理政之才之人混入国家政治系统中,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