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①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②使:派,让,指使。 ③必:一定,必须。 ④南郭:复姓。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⑤说:通“悦”,喜欢。 ⑥廪食(lǐn sì):官府供食。廪:官方的粮仓。食:动词,供养,喂养。以:与。 ⑦等:同等。 ⑧闵王:齐国国君,在宣王死后继位。 ⑨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