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里“计算配筋”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才能用计算配筋而不用构造配筋?

如题所述

一、计算配筋是通过荷载产生的弯矩、剪力计算来求出所需钢筋的多少,以及直径的大小,构造配筋是指当结构什么部位大于多少尺寸的时候需要配置钢筋而不是通过计算(是硬性规定),比如梁高大于450就要设置构造筋(腰筋),腰筋直径一般不小于12。

二、相关问题

1、任何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构件都应该先根据内力(弯矩、剪力、扭矩、轴力等)进行配筋计算,计算得到的结果就是计算配筋。

2、为了使构件不发生脆性破坏,规范对配筋率有一个限制。以受弯构件为例,少筋和超筋的破坏都属于脆性破坏,所以规范规定了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受压区高度)。如果计算配筋得到的配筋率在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之间,那么说明是适筋梁,这时就可以采用计算配筋。

3、如果计算配筋的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并且由于建筑造型等等的需要又不能减小构件尺寸,那么解决的办法只有增加配筋面积,按照最小配筋率来配筋,这时需要采用构造配筋。

4、除了上述配筋率的问题,规范还有其它一些构造方面的要求,比如说:简支梁需要配置架立钢筋;梁腹板高度超过450要设置纵向构造钢筋等等。这些构造钢筋无论计算是否需要,都要按照规范要求设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