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

如题所述

在这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老师讲,学生听的课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数学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老师讲、学生听的课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数学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呢?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多种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积极主动性,一个班级中对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抓住良好的教学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并激发学生探究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幅情境图:教室窗户的玻璃碎了,怎么办?先向学生们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电脑上看了一段教学视频:两位喜欢打排球的同学在校园里玩耍时不小心把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给打碎了,他们想重新去买一块新玻璃把它换上,但是又不知道该买多大的玻璃才合适,非常着急!”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吗?”经老师这么一问,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探求。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此外,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量、剪、拼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因此,可让学生自制学具,做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
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课下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长方形和与它底等长、高等宽的平行四边形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然后把两个图形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设计目标要明确,教师对问题的描述要严谨、精练、准确, 一目了然,不能引起疑义或是多义。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教师引入 + 后提问,问: 与 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的答“都是真分数”,有的答“分子都是1”,众说纷纭。显然这一提问指向不明确,学生不知道教师让学生观察分数哪部分的特点,这样达不到想要的结果。问题可改为:“这两个分数能够直接相加吗?”学生凭借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能够答出:“不能。”这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马上就会观察它们的分母了:“因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因此课堂教学中目标指向准确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准确的思考和问题解决,少走弯路。
三、精选练习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缺乏变通性,同时对于解题的方法追求单一,只要能把问题解决出来就不想思考另外一种解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只精选少量的练习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鼓励他们想出多种解题方法来,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优化的解法。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到有效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这样的一道练习题:3台同样的货车,5小时可以运货7.5吨,一辆货车每小时可以运货多少吨?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已知的一些信息和问题相互分析,利用分析法从问题出发把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一一索取,最终学生想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生1:7.5÷5=1.5(吨);1.5÷3=0.5(吨)。
生2:7.5÷3=2.5(吨);2.5÷5=0.5(吨)。
生3:5×3=15(辆/小时);7.5÷15=0.5(吨)。
生4:7.5÷5÷3=1.5÷3=0.5(吨)。
生5:7.5÷3÷5=2.5÷5=0.5(吨)。
生6:7.5÷(3×5)=7.5÷15=0.5(吨)。
……
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拓宽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是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无处不充满着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些火花的产生不仅来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的还来自于学生们自身思维活动的成果。因此我更加认定,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9

    真实的,有趣的数学故事

    具体到3-6岁孩子的数学启蒙操作层面,首先是我们选取了20个主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比如食物运动汽车等;另一类是儿童感兴趣的好奇的神秘的,比如恐龙宇宙科学等。然后每个主题下创作了不同的数学故事,通过故事来了解真实的世界,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这些故事不仅仅包含数学知识,还包含了通识教育知识,比如在《可以吃的地球》这个故事中,通过制作蛋糕来了解地球的结构组成,将球体结构和地球的知识融合在了一起。在《世界上有多少只虎鲸》中,将神秘的虎鲸与对数量的认知结合在一起。所有的数学故事都来自于真实的世界,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数学。

    进阶的,开放式问题

    而且在每个故事后面设计了六个开放式问题,分成三个难度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年龄段,保证3-6岁的孩子都能参与进来。其中三个问题属于数学层面,包含了数量、计算、几何、推理方面的核心概念;三个问题属于语言层面,从获取信息,解释概念,给出观点三个层次锻炼批判性思维,语言类的问题也是与数学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比如有个问题是:“内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任何物体都有内部吗,为什么。

    系统的,游戏化课程

    但光有骨架还不行,还要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接下来还会设计相应的课程,每个数学知识点是一课,对应于故事问题背后的核心概念。力求简单有效,内容包括游戏素材,游戏玩法,精选习题,生活扩展。哪个问题没有思路了,不会了,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这节课程,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争取下次再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