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白内障是什么?

如题所述

并发性白内障(complicatedcataract)并发性白内障是指眼局部病变造成晶状体局部上皮或内部新陈代谢异常,或是局部病变产生的炎症和变性产物对晶状体的侵蚀而造成晶状体混浊。就其本质意义上讲,凡是由全身或眼局部病变引起的白内障,当属并发性白内障(complicated cataract)的范畴。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学特点与原发病有关。 流行病学: 并发性白内障与原发病的发病情况密切相关。
病因
眼局部炎症主要包括慢性葡萄膜炎,如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和Still病(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的葡萄膜炎等;变性性疾病主要包括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慢性青光眼等。另一种情况则是眼内肿瘤、缺血以及眼底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内眼手术后,如青光眼滤过手术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并发的白内障健康搜索,临床上并不少见。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合并眼内充填物的晶状体混浊则更为常见。以上情况中,以虹膜睫状体炎并发白内障最有临床意义;而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在形态学上也极具代表性。1.青光眼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时,由于节段性虹膜缺血造成的炎性渗出物堆积于晶状体前囊膜表面,造成局部代谢障碍,在晶状体前囊膜下形成局灶性灰白色点状、条状或斑块状混浊即青光眼斑。同样长期应用缩瞳剂貌过芸香碱可继发虹膜炎,造成局部炎症渗出后形成限局性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青光眼是白内障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其机制不甚明了。青光眼患者晶状体囊膜蛋白的二级结构改变如β螺旋增加、α螺旋结构减少健康搜索,造成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高,造成晶状体混浊鶒。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时血浆和泪液中的抗核抗体和降解的DNA增多以及血-房水屏障通透性明显增高,提示这也可能是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机制之一。大规模健康搜索的长期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实验研究均提示抗青光眼术后晶状体的透明性明显下降,可产生核性、皮质性、后囊下混浊等形态的白内障当青光眼术后出现明显炎症、浅前房等并发症时,白内障的发生率会更高。其机制可能与青光眼术后房水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增高和房水抗氧化活性降低有关。2.葡萄膜炎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症渗出形成的后粘连可形成限局性晶状体前囊下混浊。同时,后部葡萄膜炎症本身和葡萄膜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均可造成晶状体后囊下和后皮质混浊。其机制可能是葡萄膜炎症时健康搜索,炎症细胞逸出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晶状体细胞、蛋白质和脂质过氧化,随之晶状体发生混浊。3.视网膜脱离和手术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可因炎性和变性产物从薄且无上皮覆盖的晶状体后囊膜侵入,形成后囊下混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视网膜脱离患者白内障的发生率为61.1%。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为60%,36%患者视力明显下降,常见的白内障形态为后囊下混浊、核性混浊或两者兼而有之。其机制可能与玻璃体切除后影响了晶状体的新陈代谢有关当联合气液交换、长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术等玻璃体腔充填术时,更易并发晶状体混浊,可能与充填物直接接触晶状体后引起晶状体代谢和营养障碍有关。4.其他 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睫状体肿瘤、眼前段缺血以及病毒感染均可并发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31
白内障本身引起的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色觉改变,还有单眼复视,多视,看东西有重影或者局部的视野缺损等情况。这是早期症状,随着白内障进程的发展,这些症状可能会越来越重,并且出现变化。到晚期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白内障发展到晚期、成熟期,甚至有可能失明,出现非常严重的视力障碍。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囊膜变性,通透性升高,局部皮质乳化,有可能会透过通透性增高变性的囊膜进入眼前房或者是玻璃体腔而诱发晶体过敏性的青光眼、葡萄膜炎和晶体溶解性的葡萄膜炎等并发症。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只是在白内障发展到特别严重的地步才会出现,如果是早期进行白内障治疗,也就避免了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推荐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方式来进行,在手术的过程中也是可能存在并发症,比如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或者是出血、眼内炎。这些风险和并发症在正常人群中出现的几率还是很小,在伴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几率才会相应的增加。
第2个回答  2019-12-31
其实,白内障就属于并发症白内障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第3个回答  2019-12-31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是出血、感染、前房积血、眼内炎、黄斑囊样水肿、浅前房多、持续性角膜水肿,建议患者手术之后要保持眼睛清洁干燥,如果出现炎症要及时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生素来治疗。
第4个回答  2019-12-31
白内障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角膜水肿、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前房积血、高眼压等并发症,患者手术之后要用抗感染的药物或者皮质类固醇预防感染,平时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