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级阶梯地貌的成因及环境效应

如题所述

根据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脉,把我国地型分为三级阶梯,分别是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2000—3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平均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西部青藏高原的剧烈抬升和东部边缘海的显著下降是形成我国三级阶梯地貌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其定型之时也许就是三级阶梯地貌格局形成之时。
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始于上新世末,这首先从岩相上得到反映,青藏公路沿线打的钻孔表示,底部常见有含石膏层的段落。自此以上亚热带的喜暖成分花粉减少很明显直到完全消失,开始出现的是整个草原阶段,这与贡巴砾岩中所见的情况是相似的,代表进入了第四纪初期,高原面的高度据此推算应在2000米左右,比上新世纪末高出1000米左右。由于第四纪以来聂聂雄拉冰期和冰期后气候最温暖的大间冰期以及发生的地形大切割,中更新世青藏高原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十分强烈,根据冰碛物上常发育的棕红色古土壤分析,雅鲁藏布江上源仲巴所见中更新世古土壤则属棕壤类型,大间冰期最低处曾发育红壤型土壤,高处一般为棕壤。根据孢粉资料并考虑古土壤等其他因素,中更新世晚期青藏高原高原面一般在3000米左右。在高原内部,断裂活动也十分普遍,并伴有广泛的水热活动。强烈的构造运动高原加速上升,进入晚更新世。对比现在,广大的高原面已达到4500—5000米的高度。
发生于1.4—1.2Ma BP的构造运动初始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了中国西部构造面貌的变化,青藏高原整体强烈隆升沿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东、西两侧地块发生差异性升降运动。三级阶梯地貌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势实现了由西低东高向西高东低的重大转变。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我国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使印度洋季风不能穿过青藏高原到达西北地区,使我国西北地区呈干旱趋势,我国地貌类型发生重大变革,造就了荒漠地貌类型,另外,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得东南季风能在温压场的控制下到达长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区,使其原本应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南方荒漠区成为鱼米之乡,最后,青藏高原隆升改变了我国内陆大气环流的状况,对黄土高原第四纪风成黄土沉积过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中国三级阶梯地貌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外部力量的作用,具体如下:
1. 内部力量: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等。地壳运动,如板块碰撞,可以形成山脉、褶皱构造等;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则可以使地表产生变形、断裂等。
2. 外部力量:包括流水、冰川、风沙、海浪等自然作用。流水可以侵蚀、搬运、沉积地表物质,形成河流地貌;冰川可以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侵蚀、堆积地表物质,形成冰川地貌;风沙可以侵蚀、搬运地表物质,形成风蚀地貌和沙漠地貌;海浪可以侵蚀海岸,同时沉积海滨泥沙,形成海滨地貌。
这种三级阶梯地貌的环境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阶梯上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拥有较为丰富的地形资源,可以为各种生态系统提供独特的生境,从而丰富生物多样性。
2. 阶梯中部以丘陵、盆地为主,虽然地形条件较为复杂,但也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3. 阶梯下部以平原、低丘为主,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但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也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如土地沙化、水污染等。
总的来说,中国三级阶梯的地貌特征,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景观,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这种地貌格局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演变,将继续对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7-12-03
中国地势地貌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是亚欧板块运动造成的,西部属于大陆性气候,西南部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山脉垂直性气候,山谷为低纬亚热带湿润气候,向上为温带阔叶落叶林植物带、高原草场带、、雪线以上是沙砾荒漠带和冰川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