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范仲淹此句最原始的解读应当是“心系社稷,心胸开阔”,但其实如今字面义更常见于生活,这个属于语言自身的演变。
题主这种愿景我非常理解,这是我高中时候期望做到的。但是我想包括答题的许多同学在内可能都不了解具体现实中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很容易就把它与冷漠挂上钩。根据知乎惯例,我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高中时,当时的我自认为我过的很不顺,在学习、暗恋、竞赛等都遭遇了挫折,当时又好关心国事,尤其是那些不能说的历史,导致我一度得了抑郁症。后来,因为经历尚浅,读书尚少,大多心思去备战高考了,因此并没做到,也没在意。毕竟当时最难捱的抑郁也走过来了。
因此,我学会了感恩,即使是那些对我曾经造成伤害的人也能让我成长
因此,我学会了生活中控制负面情绪,即使是自己被伤害的时候,发泄愤怒等负面情绪永远是下策,深呼吸一口气微笑地去好好说话包容应对,永远比发泄愤怒更有效,也让自己不会在那一瞬间又掉格为那种人。
因此,我学会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礼仪,别人曾用这些细节打动过我,我不期望能打动别人,但至少我知道了做到了问心无愧。
因此,我学会了理解,读了些书,见了些人,懂了些事,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每个人的想法认知期望都处于不同的阶段,再奇怪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包括家人。
因此,我在努力学习适当控制正面情绪,因为再好的事情也很难完美,再快乐的事情也可能会变得悲伤,狂喜失态对自己的心境并不好,适当愉悦地接受当下,同时也淡定地预备着一切可能最坏的结果。
同意某答主的要经历足够多的痛苦,不管是你心灵上的还是由于外部造成的,同时你还要有足够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治愈能力,以及有坚实的三观基础,最终不至于走上极端或者精神分裂。怨天怨人不如怨己,人与人不能比,但是自己与自己可以比,人改变不了社会与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同时正确面对死亡与生命,我相信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中间多少都会想过自杀这种事情,只不过大部分人不会有明显倾向。所以这点可能从抑郁症过来的人会比较有优势,最坏的都已经面对过了,生与死不过如此,何必耿耿于怀于一物一人?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其实并不冷漠 :)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