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为何攻打美国

我觉得十分的奇怪,二战中,日本连苏联都打不过,诺门坎战役被苏联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要去攻打美国,我看到的历史资料有的分析是由于日本当时在东南亚要和美国争夺资源,觉得迟早要和美国开战,所以就先发制人,不过我想日本国内应该也有很理智的军事家吧,和美国打是必败无疑。
所以,请各位分析一下日本攻打美国的真正原因,以及当时日本国内是不是有反对的声音呢?
还有,就算缺少资源也可以想同为轴心国的德国寻求合作呀。
太平洋战争是不是日本没有一点胜算呢

因为当年没开战前,美国就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军事扩张,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政策;日本发动战争,对石油的依赖极大,美国对日本的这项制裁政策,在日本人看来,就等于对日宣战;

此时,日本已将美国视为战争对手,是日本控制太平洋区域的最大威胁,当年美国人口仅仅只有5000万,而且是个商业国家,不仅日本,连德国也认为:建立在美元上的国家,绝对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因为他们首先看起来就不团结,整天只知道讨价还价;

只有少数日本人知道美国的再生产能力有多强大,大多数日本人,当年都持赞同意见;

太平洋战争日本是有胜算的,日本之所以失败,只在于低估了美国军事机器的再生产能力;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取得成功,就为日本赢得了半年以上的对太平洋区域的控制权;美国也是在半年后才逐渐恢复海军实力的,这半年中,美国每战必败,充分显示了日本偷袭珍珠港所取得的成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2
首先,日本要想在太平洋领域获得石油,橡胶等资源,必然会影响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所以势必与美开战,权衡之下决定采用偷袭的方式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而且美国已经感到日本的威胁,所以切断了对日本石油的供应,日本如果不侵略,只能在海上维持18个月,这样也就不得不与美国开战
另外,日本国内已山本五十六为主的海军将领反对对美开战,山本五十六战前曾经担任驻美大使,因此深知美国强大的工业潜力,极力反对对美开战,最后无奈只得同意采用偷袭的方式攻击美国
当时德国的石油也不富裕,苏联的高加索石油区还没有为德国所用,大多数石油都是通过国内丰富的煤资源合成而来的,根本不可能向德国求援
太平洋战争,因为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日本完全没有胜算,但是,如果日本中途岛战役大获全胜,占领中途岛,修建机场,对美国本土实施攻击,那么美国势必会调用大西洋的海军和空军攻击日军,这样为德国消灭苏联创造了有利条件,诺曼底登陆由于船只匮乏,说不定不会实施, 或者是规模减小,这样可能被希特勒特批调来支援的2个精锐装甲师消灭或者拖延,因此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所作的只能是帮助德国,但事实证明不但没有帮助德国,反而给德国带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美国
楼主,我纯手打
楼主选我
第2个回答  2010-09-09
你不是很了解当时的历史。
诺门卡日本虽然输了,但是苏联的损失比日本人还大,这还是在苏联远东长期准备百万大军的情况下。日本不是要攻打美国,日本不过是要争夺海外资源。作为资源小国,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非常希望能控制外国的资源,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丰富的资源,但是这肯定要侵犯到美国的远东利益。军人政变,日本变成军国主义后,军队就是老大,军队解决这种问题就是靠打,要打就要穷兵黩武,以争夺资源,而扩军又需要更多的资源,这样的死循环只能使日本迅速走上战争的道路,以至于最后偷袭美国珍珠港,目的就是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利用美国在此地区的力量真空,迅速扩张地盘,掠夺资源,然后和迅速恢复的美军再次决战。所以日本对美国的实力是很清楚的,根本没有打过美国的领土主意,就是要通过偷袭,拖延和决战策略为入侵亚太地区赢得时间和机会。
德国就不说,自己都缺资源,要去苏联抢,还指望德国那么远的距离上解决日本的资源问题?
第3个回答  2010-09-09
普遍认为的直接原因,美国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政策,对于资源稀缺的日本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在当时,日本所有占领的地区,都没有较大的可开采石油资源(中国:煤炭|铁矿石,东南亚:橡胶)。
同样的问题当时也出现在德国,德国闪电速度入侵苏联,打他个措手不及,可是没有在10月前继续进攻莫斯科,而是转道进入乌克兰,拖了很久,为的就是那里的石油资源。

美国作为当时没有参战并且没有受到战争危险的大国,主流大众根本没想着招惹两大轴心国。欧洲和美洲中间隔着大西洋,大西洋没什么岛屿能作为中转,而且德国的海军实力很弱(一战后被阉割了,同现在的日本自卫队)。所以美国只是暗中资助英国,一切还没摆明。但是日本不同,日本是一战战胜国,有当时最厉害的海军,一旦日本扩张成功,肯定对美国造成威胁,而且日本的扩张,也对美国在亚洲的利益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石油禁运势在必行。

至于轴心国之间的资源帮助。欧洲战场上,德国虽然优势很大,但是本身自己资源也很稀缺,他自己都不够用,哪里还能给日本。而且欧洲大陆和日本之间距离太远,要么过欧亚大陆桥横穿苏联(那时候还没有建成),要么走海路,这两条路都不现实。

而且日本人有一个很奇怪的心态,那就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自己逼到绝路上。美国在太平洋有军事基地,日本人就觉得自己的脖子上一直给人套着绳子了。然后一石油禁运,就是收绳子准备打你了。美国很大,军事力量强大,而且家门口有他们的基地,日本人内心深处就觉得美国要使打他们,他们就亡国灭种了。在这样的被迫害妄想下,就容易有不理智的“理智行为”。反正美国人要打我,反正美国人打我我就亡国灭种了,那我就先打他,把他打残废了,说不定我就有活路了。

结果,也不过是轰炸了珍珠港的大量一战军事思路下的战列舰,航母一个没搞到,就“雄赳赳气昂昂”的回去了。
第4个回答  2010-09-09
当时的日本的打算是当德国在欧洲占领荷兰等国家时,日本出手接管这些国家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婆罗洲油田在内的资源。但是美国人手里有废钢铁和石油,这是当时日本最需要的。尽管日本国内有反对的声音,但是日本当时是军国主义横行,尤其是,石原莞尔等人的暴走和满洲事件使得日本的整个民族陷入军国主义的狂热中,而日本想瓜分世界的最大对手就是美国,因此日本国内一方面大唱和平主调,一方面加紧进攻。而作为神秘主义者的希特勒其实一直希望中日联手来牵制苏联,因此德日是貌合神离。
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处于绝对优势,但是,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防守往往是将部队和给养往岛上一丢,仅仅少数几个岛有严密的攻势。另外,美国的生产能力是制胜因素,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人已经将B-29部署在附近的岛上,因此后期的日本海军缺油,缺舰,“大和”号可以看作是日本海军的最后辉煌,大和号事件的时候日本国内只有支持一年的油料储备,因此,如果日本稍微推后几年袭击珍珠港,并且不出兵中国的话,说不定赢得就是日本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