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含有来历,意义,习俗,三首古诗

中秋节手抄报含有来历,意义,习俗,三首古诗

一、来历

中秋节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

三、习俗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四、古诗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唐代王建

①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2、《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作者:唐代刘禹锡

①原文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②译文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作者:唐代白居易

①原文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②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

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边。

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扩展资料:

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

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2

2020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好学

第2个回答  2017-10-10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6
聚会比较好更衣柜有个疯丫头负心人多谢分享地图
第4个回答  2020-04-14
没百什勺多好多好很辛苦的接电话呼吸哦打击手机就下机到哪看撒看撒你打吧不洗就打咳咳肯打鸡到哪你打你打你那第几集飞机打卡打卡可大你发你那发酒疯九分裤看风景贷款卡饭卡从哪你发你大妈摩擦开发呢你发妈妈v看代码你肥吗v加拿大你可看打卡飞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