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软件哪个好.ppt

如题所述

  企业如何选购管理软件

  一、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数据信息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不规范,不严谨,缺乏系统的全局观,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让企业面临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有效监管等难题,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的趋势。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现有市面上的企业管理软件五花八门,各个产品的宣传也很到位,让不少企业对软件的选型很头痛:大系统功能太多,很多功能用不着,使用复杂,费用太贵;小系统虽然价格低,但是功能不齐全,稳定性差,且担心售后服务跟不上。

  那么企业究竟要怎样选择管理软件呢?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的三种途径:

  1.购买成品的应用软件

  目前国内各行各业的成品应用管理软件很多,不同品牌的软件产品功能差别很大,价格也差别很大。从总体来说,由于它们都属于成品软件,它们的价格区间基本上是大部分企业能负担得起的。企业在选购软件时一定要坚持试用,只有试用才能真正的了解软件产品。成品软件的试用花不了开发商多少成本,目前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提供免费的试用。如果有开发商故作高姿态,不提供试用,那么你可以把这个开发商的产品排除掉,不管其销售人员如何给你拍胸脯保证,如何描述他们品牌的成功故事以及典型客户。这一套已经过时了,不提供试用,一是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担心试用后有反效果;二是漠视客户服务,连意向客户都舍不得在售前提供一点支持,你还能指望他们后续的售后服务吗?

  经过试用后,可以把产品的选型限定在2,3个品牌内,这时再对比开发商的价格以及售后服务,基本上可以做到较好的软件选购了。关于售后服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续的软件升级是否收费,有的开发商最初提供的软件很便宜,但是后面每一次的升级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哪怕升级仅仅是修正之前版本存在的错误),这样累计下来的总体投入可能更高。目前业界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升级不收费用,开发商会提供新版本的升级程序,由用户自己运行升级程序进行升级。实力比较好的开发商,其升级程序功能很强大,基本上不需要人工介入,升级之前会自动备份现有的数据,一旦升级过程发生差错,会自动回滚。实力比较差的开发商,其升级过程需要人工介入,这时可能需要开发商提供上门现场服务。

  成品软件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便宜,不足之处是应用局限于软件设计的功能和流程,限制了企业的灵活应用。这一点对于国内的企业尤其明显,在国内,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所以,大多数的企业在使用软件一段时候后,会觉得软件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软件的真实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企业以前从未部署过管理软件系统,那么购买成品的应用软件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尝试软件系统和实际工作的磨合,积累信息化管理的经验。毕竟上系统和原来的手工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可能涉及到岗位之间工作量的重新分配,工作流程的改变,等等。另一方面,购买成品应用软件的投入较低,风险较小,上线周期也较短。

  2.委托开发商定制开发

  定制开发的模式可以让软件开发商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做一套比较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软件。定制的管理系统其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且由于是定制,其开发费用会比较昂贵,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承担的。

  定制开发的风险最主要的是对开发商的选择,业界中众多失败的项目,其源头就是选择错了开发商。同样是零售管理,大型超市的管理与连锁店的管理本质上是不同的;同样是分销管理,服装行业与医药行业又是千差万别的。在外行人看起来可能觉得业务流程都差不多,而在内行人看起来,哪些细微的差别正是行业的精髓所在。所以定制开发成败的关键,就是要看开发商的行业经验。在和开发商初步接触时,可以先抛开技术,仅和开发商谈行业的管理,看看他们对行业的理解程度。开发商是否具有行业经验是比较容易试探出来的,技巧

  是你先不说自己的想法,让开发商谈谈他们以往实施过的项目的情况,越详细越好,你至少要了解到:开发商是否熟悉这个行业的所有业务运作流程?是否熟悉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是否熟悉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管理漏洞?是否能够列举出行业中存在的几种运作模式,并列举出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如果你一开始就把找开发商当成找管理咨询顾问,那么恭喜你,你迈出了相当正确的一步。如果你认为仅仅是需要找一批技术人员来实现你的要求,那么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软件工程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影响项目的成功。在你准备定制系统之前,强烈建议你的企业中有既懂IT技术又懂管理的人员,如果没有,你先招聘这样的人再来启动项目也不迟。

  软件工程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可以分解为多个阶段,对于定制系统来说,很遗憾的是几乎每个阶段的执行都是偷工减料的。因为是定制,开发商的考虑的出发点是尽快的完成项目,周期越短,成本越低,利润越大,他们偏向于仓促动手实现系统的功能,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追求优化合理的设计。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定制系统的设计合理性比不上成品软件。话又说回来,如果追求合理和优化的设计,定制系统的价格也必然更加高昂。

  在需求调研阶段,一定要做的足够细致,确保所有的业务流程都走的通、走的畅。哪怕存在一点点小疑问,都要不断的反复讨论。在得出彻底的解决方案之前,不要仓促进入设计阶段,否则前面的一点点考虑不周,都将导致后面付出几十倍的时间来修正,磨刀不误砍柴工,切记!

  在需求调研阶段,涉及到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你不能完全指望开发商来做这件事情,一是客观条件上,开发商受到其自身的能力和行业经验的限制,二是开发商的心态希望尽快往下推进,他更多的是考虑实现功能,而较少进一步考虑业务流程的优化甚至重组。所以这也是前面特别强调开发商行业经验和企业要有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的原因。

  在系统的总体设计阶段,开发商一般基于当前需求调研的内容考虑其实现方式,不去追求最合理的设计,这决定了项目在架构上的合理性以及后续的扩展性受到了制约,例如:原本逻辑上应该划分的模块,由于模块的功能比较少,出于快速实现的考虑,会与别的模块合并在一起。

  在详细设计阶段,开发商也偏向于尽快完成功能,所以在诸如接口的定义、调用的安全性、参数的合理性、数据的传输效率上,也比较少考虑。某些开发商的系统因为设计不合理,在代码上还有固定的超级用户账号,这些“后门”都无形中增加了系统安全性的隐患,一方面,容易被黑客利用,另一方面,理论上开发商可以随时进入企业的系统查看数据,企业数据的隐私被侵犯且不说,万一开发商的程序员对其公司有意见,想报复公司,他就可以把公司的客户(也就是你的企业)的数据破坏,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