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如题所述

一、争取领导支持,变可能为现实。
做好学校领导的工作,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给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安排必要的时间。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兴趣,而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是依靠长期的体育教学活动来培养的。只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课虽完而兴未尽”,才能学生带着“余兴”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寻求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1、导向作用。班主任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开展好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之一。
2、教化作用。班主任的教化作用是由于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班主任若能亲自参加锻炼,就能密切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影响、教化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3、凝聚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在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因思想、性格、兴趣、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差异,常常表现出个体的倾向性,喜欢的就锻炼,不喜欢的就不锻炼,或是参加了也不积极。为此,班主任可以用班级体的体育目标和集体荣誉来感召学生,从而形成较强的向心力。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或是单项比赛等,这些都可通过班主任的号召,以集体的行为意识来取代个人的行为意识。使全体学生产生一种依附感和归宿感,把班级作为体现自己运动能力的集体,使学生在内心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驱动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创设体育氛围。
1、 通过学校的有线广播、电教媒体、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体育的各种知识。但这种宣传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而不是空调的说教。 2、尽可能增设一些学生所喜爱的快乐体育设施。
3、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形成一种人人热爱体育、人人参加锻炼的气氛,并发挥领导与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4、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等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关心、支持学校体育的社区领导与社会知名人土参加。加强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的了解与支持。这样就可以在学校形成一种强烈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教育和熏陶,自觉积极地投身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五、 加强管理,持之以恒。
把学生发动起来,把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并不太难,难的是如何保持学生的锻炼热情,把课外体育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1、不要把吸引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当成是权宜之计。而应当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把它纳入学校体育工作整体计划,长期抓下去。
2、方便学生,让学生在想锻炼时有器材可练。 为此,一是,在班主任的支持与配合下,发动学生自购一些他们所喜爱的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 、羽毛球、乒乓球等,二是,在班主任的支持下与配合下,结合劳动教育,发动学生自制一些小器材,如沙包、键子、跳绳、皮筋等。
3、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如跳皮筋、跳方格、跳绳、沙包投准、沙包掷远、投篮、颠球、垫球、立定跳远、纵摸高等,并创设本校的“体育吉尼斯记录”。
4、定期举办班级单项体育比赛与学校运动会或体育节,层层选拔,以赛促练。但竞赛必顺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赛的机会。
5、结合全国的、省市县的、学校的形势或重大的节假日,开展纪念性、庆祝性、象征性的体育活动。
6、定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班级评比,设立流动红旗。凡连继或累计获得几次流动红旗者,授予“体育先进集体”的称号,并颁发奖旗与奖状。有条件,学校还可以奖励一些体育小器材。
7、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测验,使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自已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好处。
8、要想持之以恒地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好,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安全,千万不要发生重大伤害事故。二是必须得到全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支持。为此,一方面体育教研组要注意经常沟通关系,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另一方面也不能搞“体育至上”必须把握好课外活动的度,必须以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为原则。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