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气-惊蛰?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节气-惊蛰?

惊蛰(公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 º)

古人认为是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故称“惊蛰”,此节气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闻雷——【唐】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气候变化:

1、【气温上升快】“春雷响,万物长”。我国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已升到0℃,西南和华南地区可达10℃-15℃。

2、【春雷】“春雷初鸣”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空气较强和活动频繁所致。

农事活动:

1、【春播】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3月中旬前后,是春玉米和春大豆最佳播种期。此外,南瓜、菜瓜、早毛豆、菜豆、豇jiāng豆等都可在3月份内播种育苗。

2、【防旱施肥】“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华北地区此时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江南小麦、油菜对水肥要求很高,应适时追肥,并防止雨水多造成湿害。

饮食养生:

1、【保阴潜阳,适当进补】以保阴潜阳、清肝降火的食物为主,多吃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少食动物脂肪类。进补选用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如鹌鹑汤、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扁豆粥等。

2、【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容易让人咳嗽。梨性寒味甘,润肺止咳,非常适合此时食用。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

传统习俗:

1、【吃梨】“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好收成。吃梨还可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2、【打小人】惊蛰当日,古人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驱赶蛇虫蚁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通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

3、【祭白虎】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纸老虎,需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在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4、【蒙鼓皮】古人认为惊蛰是雷声引起的。惊蛰时天庭有雷神敲天鼓,鼓声与雷声相似,人间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古文记载有“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的习俗。

5、【咒雀】目的是让鸟雀都不敢来啄食谷物。惊蛰时让儿童咒雀,一定要把自己家所有的田走遍边走边念:“金嘴雀,银嘴雀,我今朝,来咒过,吃我的谷子烂嘴壳”。

6、【驱虫】惊不杀虫,寒到五月穷”,惊时节最适宜各种寄生虫的繁殖,民间常用石灰撒地驱虫。也有一些地区此时吃“炒豆”、玉米”,爆炒时发出的噼啪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取“驱虫”“炒虫”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7
北京时间3月6日4时36分迎来“惊蛰”节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大好春光,万物生长,一起迎接春天
惊蛰习俗如下:
1.春耕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雨水增多,春意也渐浓,古人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俗语也说:“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
2.扫虫惊蛰时节,各种爬虫走蚁应雷声而起,四处觅食。有的地方,农家会拿着笤帚到田里举行“扫虫”仪式,寓示扫除害虫。
3.吃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但梨和“离”谐音,古人认为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从养生角度来说,此时乍寒乍暖,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吃梨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增强体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