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烫伤后可以用酱油、牙膏涂伤口吗?

如题所述

盲用偏方 或会加重烧烫伤
遇到烫伤烧伤,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有人会用民间流传的烧伤处理方法:
比如往伤口上涂抹酱油、抹盐、抹牙膏,
或者往伤口上去涂酒精,
甚至抹碘酊消毒液消毒……
这些处理方法,都是错误的!
酒精和碘酊都会对新鲜的创面有刺激性,甚至会导致创面周围的细胞进一步坏死、加深创面。人体被烧伤的皮肤积聚了大量的热量,盲目往伤口上涂抹各种药物,导致热量在局部不能释放,会在一段时间内造成皮肤持续的烧伤。
(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烧伤,根据烧伤深度可分为:
一度烧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但生发层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跃,常于3~5天内愈合,不留瘢痕。治疗时一般不计入烧伤面积。
浅二度烧伤
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乳头层。由于生发层部分受损,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1~2周左右愈合,亦不留瘢痕。
深二度烧伤
烧伤伤及真皮深层,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及皮肤附件,愈合依赖于皮肤附件上皮,特别是毛囊突出部内的表皮祖细胞的增殖。如无感染,一般需3~4周自行愈合,常留有瘢痕。临床变异较多,浅的接近浅Ⅱ度,深的则临界Ⅲ度。
三度烧伤
又称焦痂性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肌肉、骨骼、脏器受累。
临床上不少烧伤患者,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原本只是浅二度的烧伤最后变成深二度甚至三度烧伤,不仅愈合时间延长数倍,而且还会留下明显的疤痕。因此,学会烧烫伤的正确急救方式非常重要。
烧烫伤后急救
牢记“冲、脱、泡、盖、送”
遭遇火情,尽快躲避火源,当贴身衣物或身体毛发上出现了明火,应立即灭火,切记不要乱跑。如果周边有水源就用水源快速扑灭身上的火,或者通过在地上打滚的方式也能灭火。
如果有人遭遇大面积的、程度较深的火焰烧伤,第一时间送院治疗。
如果烧伤程度较轻,或是普通热液烫伤,可按以下五步操作:
1.冲:将烫伤的部位用洁净的、流动的冷水或者自来水轻轻冲或浸泡15~30分钟左右。
(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2.脱:在充分的冲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千万不要强行剥去任何衣物,以免弄破水泡。因为水泡表皮在烧伤早期有保护创面的作用,不要自行戳破。
3.泡:对于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此时,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而在烧伤早期的冲洗能够减轻烧伤程度。但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及小孩和老人,要注意浸泡时间和水温,一般为15~20摄氏度。
4.盖:使用干净的或无菌的网布或棉质的布类覆盖于伤口,并加以固定。不要随意涂抹药,如:不明剂量的抗生素、消毒剂等以免引起过量吸收中毒。不要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龙胆紫,以免妨碍对创面的观察和深度的判断。不要涂抹不易清除物质,如黄酱油、香油、牙膏、香灰等,因为这些物质对创面不起任何治疗作用,反而会妨碍清创和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
很多患者会直接在烧伤的创面上用冰块,或者是把含有冰的一些很凉的物体覆盖在伤口上,达到降温和止痛的作用。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因为冰把伤口的皮肤冷冻到零度以下,甚至可以把伤口冻伤,加深伤口。
5.送:及时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正规治疗。
此外,不少皮肤烧伤患者,因吸入大量浓烟和热气,还可能伴有呼吸道烧伤的情况。由于呼吸道部位的特殊性,一旦受到高温或化学剂的侵蚀,呼吸道粘膜即可发生肿胀,重者影响呼吸甚至窒息而导致严重缺氧,一旦出现呼吸道烧伤,应第一时间就医。
还有一些在爆炸中受伤的患者(如煤气爆炸),即使皮肤烧伤不严重,也要留意爆炸时带来的冲击波是否对自己造成了震爆伤。比如胸腹部遭受冲击,可能造成脾肝破裂,哪怕当时没有感觉,最好也马上到医院接受检查;出现骨折的患者要注意小心搬运和及时固定;如果头部受到冲击,也要前往医院检查头颅是否受到损伤。
应对化学烧伤有讲究
酸碱等化学药品、清洗剂等会造成化学性烧伤,即使少量接触,也比一般热性液体烫伤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除了物质本身的酸碱性对皮肤有损伤,接触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会进一步加重损伤。
一般的酸碱性液体烧伤,马上查看该化学药物容器上是否有急救指示,若有,则照着指示做。
若没有指示,用干净的软布轻柔拭去身体上残留的化学液体后,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硫酸、硝酸不宜直接用水冲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