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琼枝的故事情节概括

如题所述

《儒林外史》沈琼枝的故事情节概括:因不从盐商宋为富,父女遭,只身流落金陵,以卖诗沽绣为生。

沈琼枝,常州才女,善诗书、重名节。因不从盐商宋为富,父女遭,只身流落金陵,以卖诗沽绣为生。后被盐商状告逃婚,求助于杜少卿,在公堂上作诗证明自己的才华,打动县令,放她还乡另嫁。
详细信息
作者首先将沈琼枝置于待嫁的位子上,沈父沈大年本以为会将女儿明媒正娶,等着宋家择吉过门。但后来发现光景不对,宋家大模大样地要将沈琼枝直接抬到府里去,这不像要将她待为正室的样子,沈父沈大年知道事情不妙,就问女儿:“这门亲事,还是就得就不得?女儿,你也须自己主张。”沈琼枝道:“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什么肯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我而今乘轿子,抬到他家去,看他怎样待我。”这是沈琼枝出场后的第一句话,从这精炼的几句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位精明干练的女子,而且从中看出了沈琼枝的有勇有谋,她要将一切事情原委弄个究竟后再做打算,看出了她的反抗斗争不是莽撞糊涂的瞎闹一气,而是明白就理的为人格和尊严而进行的斗争。
展现
她进府下轿后,没有新嫁娘的故作羞怯之态,而是以一通责难审问之词给宋为富当作“见面礼”:“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你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地抬了来,当作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得说了。”这锋芒毕露、英气逼人的一席话充分展示了她泼辣、直爽的大侠风范,也表现出了她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特征。她面对宋为富的无耻行径不是无赖地撒泼,也不是无理地谩骂,而是用证据来反抗宋为富的婚姻“诈骗”行为。
她要求宋拿出婚书当面对质,这就让荒淫无度的宋为富暴露出了胆小怕事、懦弱虚伪的本性,他不敢与沈琼枝直接较量,只好吩咐下人“向那新娘说‘老爷今日不在,新娘权且进房去……’”面对盐商的不肯出现,沈琼枝自知与宋的对质已不可能,她倒也没有乱了手脚,而是不慌不忙不吵不闹地径自安顿了下来,这不是苟且屈从,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战略,她要待机行事,一旦发现父亲在外申冤,知县被宋为富买通而败诉,并被押解回常州时,她的行动又开始了,她便将房中金银首饰打了个包袱作盘缠,扮作小老妈模样,买通了丫鬟,趁夜出逃。她的逃婚还真有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戏谑意味,侠女所具有的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在这时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救赎
她不知以后的命运如何,但她仍能活得从容镇定,面对命运的戏弄,她没有像懦夫那样一蹶不振,也没有企图过着盲目、无所适从的生活。侠女都是乐观的,她们的生命都有着既定的目标,她们相信自己有力量改变命运,拯救命运。只是沈与我们普遍意义上认为的侠女不同的是,她不是怀着替天行道、拯救苍生的使命去奔赴人生的,她是以一种自救的心态与命运抗争的,她的行为包含了她对当时清醒地认识:要拯救自己不要企图靠那个混浊不堪是非不分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拼、去赌,才算是解救自己的唯一出路。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