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缝纫机在缝后衣物时有跳线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1、锁式线迹形成过程简述锁式线迹是由面线与底线在缝料中相互交织而构成的。

  缝纫机工作时,机针引带面线穿过缝料,在到达下极限位置后,向上提升:由于缝料与缝线间存有摩擦力,因此面线未能随机针同步提升,而是滞留在缝料下面,在弹性的作用下膨向机针两侧,形成环状。

  接着,旋梭的梭尖在运动过程中到达机针处,从面线环中穿过,并在继续旋转运动中,将钩住的线环不断扩大。绕至自身半径处后,象跳绳那样”跃”过扩大了的线环。

  再往下的动作是挑线杆收线,送布牙送料为使这些动作有足够的时间顺利进行,旋梭仍以原速旋转一周,但不再钩线,仅仅空转一圈。由于挑线杆的收线作用,原先被旋梭扩大并”跃”过的面线环迅速缩小,直至将旋梭梭心中引出的底线牵拉至缝料中,形成一次交织。

  机针到达上极限位置后,再次向下引线刺料时,缝纫机周而复始,重复上述动作过程,从而在缝料上形成连续不断有规律的锁式线迹。

  2、缝料厚度变化时钩线时间的差异

  调整缝纫机的一次关键内容是调整所谓钩线时间,通常的调整标准是:当机针下降到最低位置后,向上提升2.2mm时,梭尖到达机针中心线,距针孔上边缘2mm。当然,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调整钩线时间的实质目的为的是使梭尖在形成饱满并且稳定的最佳线环时钩住面线,从而避免跳针现象。由于缝薄料是一般用的是细线,缝线本身柔软,与缝料的摩擦力较小,而缝厚料时一般要用较粗的线,缝线本身较为硬挺,与缝料的摩擦力大,因此,缝料厚度不同时,缝线形成最佳线环的时间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调整钩线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方能获得理想的缝纫效果。

  有经验的缝纫机维修工、操作工都知道,缝薄料时,梭尖要调“快”些;缝厚料时,梭尖要调“慢”些。其缘由不难理解。

  缝薄料时,缝线细而柔软,机针稍稍由下极限位置提升,裕出的缝线便会向机针两侧膨起,形成线环。并且,由于缝料与缝线摩擦力小,机针继续向上提升时,缝料与缝线相对位置关系的随机性较大,加之缝线细软,线环很容易偏转,变得难以保持稳定。因此,梭尖相对于机针的运动稍稍超前调整有助于提高钩线的可靠性。

  相反,缝厚料时,缝料粗而硬挺,机针由下极限位置提升较高时,方能形成饱满线环。并且,缝料与缝线的摩擦力大,加之缝料较为粗硬,即使机针提升较高,裕出的缝线较多,线环也不会偏转,仍可保持稳定。因此,将梭尖相对于机针的运动调得迟后些更有益于防止跳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5

第2个回答  2013-10-17
是不是皮带要加油了?
第3个回答  2013-10-17
正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