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刘备临终托孤给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到底怎么理解?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本人百思不得其解...网上搜也没找到...从字面说是,,如果刘禅能力不行,扶不起来.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当皇帝?
不会吧!!!  把皇位,传给外家人,毫无血缘的人?
求解答!

  对于“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作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如果刘禅没有治国才能,那你诸葛亮可以把他架空,自己拿主意(自取)。另外,作者将“取”翻译为“决断”。这可能吗?
我的判断是:不可能!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若刘备赋予诸葛亮废立之权,那么他必须毫无选择的接受遗诏。作者对此却敢断定诸葛亮一定不敢接受。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读一读《三国志·诸葛传》的有关记载就可以弄明白。对于托孤,只要选对人即可。为什么刘备在托孤时提到曹丕,并且还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难道刘备教唆诸葛亮学习曹丕吗?要知道那时曹丕早已把汉献帝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因此,这是刘备向诸葛亮施压。并且,压力不断加大。刘备竟然说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终于,诸葛亮涕泣曰:“臣敢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因此,诸葛亮被迫接下遗诏。况且,在这里没有敢与不敢之分。
其次,刘备为“如其不才”做好了准备。我们知道刘备有三个儿子。临终时,他不仅给了刘禅,而且给了刘永、刘理一份诏书。并且,刘备对刘永、刘理说:“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已。”这与刘备对刘禅说的话如出一辙。因此,刘备把刘永、刘理视为“替补”。除此之外,没有更为符合逻辑的解释了。
再者,“取”为“选择”与译为“判断”并没有本质区别。让诸葛亮自己选择接班人与让其判断谁当皇帝,这两者是一致的。但是,作者却说“取”为赋予诸葛亮“独裁之权”。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7
刘备不是你们的毛爷爷,人家做人才没那么阴险,这句话就是本意,如果不能辅佐,就可以自己取代。天下姓刘姓诸葛一个样。电视剧里刘备说这话之前还有一句,如无丞相,吾早已是草中枯骨。你说这话还能是虚伪之辞吗?当然对心理龌蹉的小人是怎么说他们也是不会理解的。
第2个回答  2013-11-16
刘备临终前的回光返照,让他想出如此一招以退为进的办法,把话挑明了,诸葛亮就不会真的废了刘禅。
若非如此,光凭一个李严,诸葛亮让他双手双脚,光凭舌头就可以顶死他。
第3个回答  2013-11-16
这是 刘备 故意试探和考验

君不见,他白帝托孤时也召了李严,实际上是分了诸葛亮的权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1-16
单纯的来说,解释是对的
因为刘备和孔明真的很要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