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一、指代不同

1、汤逊理论:又叫汤逊放电,以电子碰撞电离为主,电子崩中电子数目小于10的8次方。电子碰撞电离放电机理认为,受外界因素的作用,在气体间隙中存在自由电子。

2、流注理论:于气体电击穿机理的一种理论。由R.瑞特与J.M.米克于1937年提出。

二、气体放电过程观点不同

1、汤逊理论:新产生的电子和原有电子又从电场中获得能量,并继续碰撞其它气体原子,又可能激发出新的自由电子。这样,自由电子数将会成指数倍地增长,形成电子雪崩。由于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

电子移动的速度比离子快许多,形成的电子崩的头部不断向前扩展,最终形成自持性气体放电。

2、流注理论:在外施电场作用下,电子崩由阴极向阳极发展,由于气体原子(或分子)的激励、电离、复合等过程产生光电离,在电子崩附近由光电子引起新的子电子崩,电子崩接近阳极时,电离最强,光辐射也强。


三、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不同

1、汤逊理论:自由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与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当电子获得电场提供的足够动能时,就会使气体原子产生碰撞电离,形成新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2、流注理论:所加电压超过临界击穿电压(过电压),电子崩电离加强,虽然电子崩还没有发展到阳极附近,但在间隙中部就可能产生许多光电子及子电子崩,汇集到主电子崩,加速放电的发展,增加放电通道的电导率,形成由阴极发展的流注(负流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注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逊放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