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安宫牛黄丸吃了有什么工效?拜托了各位 谢谢

如题所述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系清代名医吴鞠通在继承古方基础上创立并沿用至今,拯救世人无数。安宫牛黄丸由清热凉血解毒、泻火豁痰清心、镇惊开窍醒神的药物组成,是用来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中医将其与至宝丸、紫雪并称“凉开三宝”,并奉为“三宝”之首,地位最优。纵览古今中外,其功效几乎无以替代。 处方来源《温病条辨》 治疗温热病,邪陷心包或痰阻心窍,高热神昏急救用的丸剂型中成药。方剂来源于《温病条辨》。心为君主之官,心包犹如君主之宫城,代君受邪,本方善清内陷心包之邪热,使心主能安居其宫,又以牛黄为主药,故名。 药物组成 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栀子、朱砂各30克,冰片、麝香各 7.5克,珍珠15克,金箔为衣。 功能分析 方中以牛黄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熄风止痉;犀角咸寒,清营凉血,安神定惊;麝香芳香,通达经络,开窍醒神,共为主药。辅以黄芩、黄连、栀子苦寒泄降,泻火解毒以助牛黄、犀角清泄心包之热;雄黄解毒豁痰;冰片、郁金通窍醒神,化痰开郁;朱砂、珍珠、金箔清心镇静安神,熄风止痉定惊,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收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效,为治疗高热神昏、中风痰迷的要药。 主治病证 风温、春温、暑温疫毒,燔灼营血,热陷心包,痰热上蒙清窍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痰壅,突然昏迷,面赤气粗,口眼□斜;小儿外感,热极生风,风痰上扰,高热烦躁,喉间痰鸣,神昏谵妄,惊厥抽搐者。 西医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脑血管意外、肝昏迷、败血症等均可用此药。 剂量用法 本药为蜜丸制剂,大丸重 3克,小丸重1.5 克,金箔为衣(现有不用者),蜡护。大丸口服每次1丸,小丸每次2丸,病重者每日2~3次。昏迷不能口服者,可用温开水化开,鼻饲给药。小儿酌减。本药用于高热烦躁,热闭神昏,若见面青身冷,寒痰壅塞,寒闭神昏者不得应用。治疗中如出现四肢厥逆,冷□不止,脉微欲绝,即亡阳厥脱证时,当立即停药,改用四逆汤、参附汤,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本药含犀角,忌与含川乌、草乌的中药合用。本药含麝香,孕妇忌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厚味,以免助火生痰。 安宫牛黄丸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牛黄30克 郁金30克 犀角30克 黄连30克 朱砂30克 梅片7.5克 麝香7.5克 真珠15克 山栀30克 雄黄30克 黄芩30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3克,金箔为衣,蜡护。每服1丸,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成人病重体实者,每日二至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功用】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或下利脉实,以及中风窍闭,小儿惊厥属痰热内闭心窍者。现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肝炎、肝昏迷等属痰热昏厥者。 【方论】方中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犀角清心,凉血解毒,麝香开窍醒神,三味共为君药;黄连、黄芩、栀子清三焦火热,雄黄豁痰,共为臣药;郁金、冰片芳香去秽,通窍开闭,以内透包络,朱砂、珍珠、金箔镇心安神,蜂蜜和胃调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 【现代应用】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肝炎、肝昏迷等病属于热毒内陷心包者。 【实验研究】1.抗惊厥作用 《中医药信息》报1989(106):2,本方能对抗苯巴胺对小鼠的兴奋作用,明显延缓小鼠戊四氮性阵挛发作,降低惊厥和死亡率。说明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对生命中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尚有抗士的宁惊厥作用。2.解热作用《中医药信息报》1989(106):2,本方对细菌毒索引起的家兔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给药后一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各家论述 1.《温病条辨》: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真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雄黄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真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 2.《成方便读》:热邪内陷,不传阳明胃腑,则传入心包。若邪入心包。则见神昏谵语诸证,其势最虑内闭。牛黄芳香气清之品,轻灵之物,直入心包,僻邪而解秽;然温邪内陷之证,必有粘腻秽浊之气留恋于膈间,故以郁金芳香辛苦,散气行血,直达病所,为之先声,而后芩连苦寒性燥者,祛逐上焦之湿热;黑栀清上而导下,以除不尽之邪;辰砂色赤气寒,内含真汞,清心热,护心阴,安神明,镇君主,僻邪解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内血管破裂致脑实质内出血。脑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少数为其它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脑底异常血管网及脑动脉炎等。脑出血多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基底神经节,其次在脑桥及小脑等处,其发病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10%~40%。随着年龄增高,其发病率也增高,男女比例为1:1.67,死亡率高。 一般指高血压脑出血的处理。 本病中医诊断为中风,多因肝阳上亢,或风痰湿阻,或气血瘀滞致清窍蒙蔽,而出现脑神疾病。 临床表现 1.发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多见。 2.多在白天情绪紧张、过度用力、过分兴奋及使劲排便时发病。 3.起病急骤,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4.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随即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 5.发病时血压多有增高,重症者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 6.体格检查,依据出血部位不同,体征各异:内囊出血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脑桥出血轻者有交叉性瘫痪,重者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小脑出血有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诊断 一、基本检查 1.CT检查 发病后立即行电子计算机断层X射线摄影(CT),立即出现高密度影,可与脑梗死鉴别。同时, CT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脑移位及有无破入脑室系统。 2.腰穿脑脊液检查 无CT的单位或无明显颅压增高的患者可慎重进行腰穿,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呈血性。 二、进一步检查 脑血管造影 适用于寻找出血原因,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等。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极少需作脑血管造影术。 三、诊断要点 1.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起病急,出现有头痛、 呕吐、昏迷、偏瘫、失语等。 2. CT扫描立即出现高密度影。 3.本病需要注意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性昏迷、肝性昏迷、尿毒症、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等鉴别。 4.本病的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褥疮等。 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三、西医治疗 四、中医治疗 五、进一步治疗 大脑出血血肿超过40ml,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六、恢复期治疗 脑出血恢复期治疗与脑血栓形成同,原则上应尽早开始。 西医治疗 1.脱水降颅压,抗脑水肿:可选用一种或两种交替。 30%甘露醇 125~250ml,静脉滴注,6~8小时1次。注意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0%复方甘油 50O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速尿20 ~4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2.降压药:如收缩压在20OmmHg以上时。可使用25%硫酸镁10ml,肌注。 3.护胃,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下列一种: 西米替丁0.2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 雷尼替丁5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二便失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口臭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活血止血。至宝丹、羚羊角汤加减。 2.风痰湿阻,气滞血瘀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白腻,脉沉滑缓。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行气活血。涤痰汤、苏合香丸加减。 后遗症期中医治疗 半身不遂: 1.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肢体偏废,软弱无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弱。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2.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疼头晕,面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硬有力。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 语言不利: 1.风痰阻络证:语言窃涩,肢体麻木,脉弦滑。核风除痰,宣络通窍。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2.肾精亏虚证: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音暗失语。滋阴补肾利窍。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苦面赤,胸脘痞闷,呼吸气粗,痰声漉漉,舌红苔腻,脉弦滑。清肝化痰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膝饮加减。 口眼喎斜: 祛风,除痰,通络。代表方:牵正散加减。 二、针刺治疗 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可选: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对脱证则用艾炷灸之,可选关元、神阙(隔盐灸),壮数宜多;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斜喎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 三、单方验方 1.安宫牛黄丸 每次 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2.龙琉醒脑颗粒剂 每次1包,每日2~3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第2个回答  2014-04-2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内血管破裂致脑实质内出血。脑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少数为其它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脑底异常血管网及脑动脉炎等。脑出血多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基底神经节,其次在脑桥及小脑等处,其发病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10%~40%。随着年龄增高,其发病率也增高,男女比例为1:1.67,死亡率高。 一般指高血压脑出血的处理。 本病中医诊断为中风,多因肝阳上亢,或风痰湿阻,或气血瘀滞致清窍蒙蔽,而出现脑神疾病。 临床表现 1.发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多见。 2.多在白天情绪紧张、过度用力、过分兴奋及使劲排便时发病。 3.起病急骤,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4.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随即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 5.发病时血压多有增高,重症者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 6.体格检查,依据出血部位不同,体征各异:内囊出血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脑桥出血轻者有交叉性瘫痪,重者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小脑出血有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诊断 一、基本检查 1.CT检查 发病后立即行电子计算机断层X射线摄影(CT),立即出现高密度影,可与脑梗死鉴别。同时, CT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脑移位及有无破入脑室系统。 2.腰穿脑脊液检查 无CT的单位或无明显颅压增高的患者可慎重进行腰穿,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呈血性。 二、进一步检查 脑血管造影 适用于寻找出血原因,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等。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极少需作脑血管造影术。 三、诊断要点 1.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起病急,出现有头痛、 呕吐、昏迷、偏瘫、失语等。 2. CT扫描立即出现高密度影。 3.本病需要注意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性昏迷、肝性昏迷、尿毒症、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等鉴别。 4.本病的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褥疮等。 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三、西医治疗 四、中医治疗 五、进一步治疗 大脑出血血肿超过40ml,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六、恢复期治疗 脑出血恢复期治疗与脑血栓形成同,原则上应尽早开始。 西医治疗 1.脱水降颅压,抗脑水肿:可选用一种或两种交替。 30%甘露醇 125~250ml,静脉滴注,6~8小时1次。注意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0%复方甘油 50O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速尿20 ~4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2.降压药:如收缩压在20OmmHg以上时。可使用25%硫酸镁10ml,肌注。 3.护胃,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下列一种: 西米替丁0.2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 雷尼替丁5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二便失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口臭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活血止血。至宝丹、羚羊角汤加减。 2.风痰湿阻,气滞血瘀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白腻,脉沉滑缓。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行气活血。涤痰汤、苏合香丸加减。 后遗症期中医治疗 半身不遂: 1.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肢体偏废,软弱无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弱。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2.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疼头晕,面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硬有力。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 语言不利: 1.风痰阻络证:语言窃涩,肢体麻木,脉弦滑。核风除痰,宣络通窍。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2.肾精亏虚证: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音暗失语。滋阴补肾利窍。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苦面赤,胸脘痞闷,呼吸气粗,痰声漉漉,舌红苔腻,脉弦滑。清肝化痰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膝饮加减。 口眼喎斜: 祛风,除痰,通络。代表方:牵正散加减。 二、针刺治疗 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可选: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对脱证则用艾炷灸之,可选关元、神阙(隔盐灸),壮数宜多;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斜喎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 三、单方验方 1.安宫牛黄丸 每次 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2.龙琉醒脑颗粒剂 每次1包,每日2~3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