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和本科的学前教育有什么区别吗?

1、幼师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叫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叫幼儿教育。另外还有高职的幼师专业,虽然也按专科待遇,但专业课程中的操作课更多。

2、本科专业课自然比专科要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你所说的专业课,可能就是我上面说的高职院校中的技能操作课。

3、如果你参加的是普通高考,自然是全日制的;如果是成人高考,则多数是非全日制的。

4、考幼师资格证,多数地区要求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至于哪个难,准备充足了哪个都易,否则都难。难与不难,自己准备是否充足是关键,与学历是否本专无关。

5、向小学教师发展或不向小学教师发展,是由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决定的。并不是说幼师能发展到小学就是优秀,否则就是平庸。在实际教学中,本科毕业在幼师岗位干出成绩的有的是,同样在小学甚至中学、大学教师岗位上混一辈子的也不少见。

其实读大学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说,中专的出来也是做幼师,大专的出来也是做幼师,本科的出来一样做幼师,甚至还有全日制硕士也来做幼师。包括本科当中,华师大出来做幼师,上师大出来做幼师,天华什么的民办大学出来也是做幼师,那是华东师大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的是不是亏了?当初考这么高分不是都浪费了吗?

如果只是想做幼师混口饭吃 大专就够了(不过一些区像静安区青浦区等要求必须是全日制本科毕业,所以大专的话就业只能选其余的区)
如果不仅仅是想混口饭吃(比如:想找个知名的的幼儿园、想在岗位上比较出色、想做领导、想让自己班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等),那么最好是本科及以上。
具体来说,大专更擅长于技能,比如钢琴、绘画、舞蹈、手工等,这些对实际带班肯定是有帮助的,而且在求职时、在职展示时都是很显性的技能。但是大专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大专的老师多数只能在一线工作,随着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的增加,可能会成为带班能力很强的老师,但她们不善于说清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对孩子的行为分析等,所以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
本科的相对更重视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思维,所以上手可能比专科略慢一点,但后劲足,有专业的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清楚幼儿的发展脉络、能在理论基础上阐述自己教学的根据,并有利于在职开展课题研究等科研工作。所以本科的老师更有可能向行政方向、学术方向发展,或成为研究型教师。
当然,因为我自己是本科出身,感觉本科当中也有很多差别。比如华师大是非常注重理论学习的,教学教法也有涉及,但比例不大,比如有很多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这方面的课程,而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等具体教学的课程较少。而上师大则偏重具体的教学教法,比如会注重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会在课程中涉及很多操作性很强的方法。
那么具体在工作中肯定是上师大比华师大上手更快,单位更喜欢。不过有园长说,华师大的后劲更足,在三五年后就开始迅速赶超上师大的(具体怎样不得而知,因为我正式工作还没满三年)。
最后再说下硕士,虽然初期上手情况不会很好,但她们的成长明显比本科生快。我自己工作当中遇到过两个硕士毕业的老师,综合自己的直接接触和其他人对她们的评价,个人感觉是她们在专业上有更多的研究方法。比如一样是观察孩子,家长观察到的是孩子的行为很可爱很好玩,大专观察到的是孩子的技能发展如何,本科观察到的相对更全面一点(除了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啊习惯啊个性发展啊结合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等等),而硕士观察就很有深度,在本科生的基础上有更深的思考。
比如同样带班做操,她们可以一边带班一边关注到自己班级和其他班级孩子的行为差异,然后就自己抽空专门观察其他老师的指导语、站位、教学方法等等,并且思考为什么她们要这样做,想不通的还会去问,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带班风格进行调整,最后落实到带班过程中,甚至还会根据这个过程写一篇有理有据案例翔实的小论文。而本科生可能忙于带班根本就没有发现自己班级和其他班级孩子的行为差异,就算发现了也就是观察、讨教,然后就直接试。
所以硕士通常会受到幼儿园的重用,虽然一开始肯定要带班的,包括通常来说到后面也不可能完全不带班(因为学前教育本身这个学科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不像数学、物理可以埋头实验室进行研究)。但是会有一部分学术性工作或行政性工作专门请硕士负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