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妈妈,这一道题我不会做,你给我讲讲吧?”正在做数学题的女儿又拿着作业站在我的旁边央求,我大眼看了一下,又是一道简单的问题,怎么就不会做了呢?你读给我听,女儿没有任何感觉的又读了一遍题,我问他:“你读懂了什么?她答:我没有读懂什么?没有读懂的话,再读一遍,以此反复不断的读了八遍,他就大喊着,妈妈,不用讲了,我知道怎么做了。一道问题,没有通过讲解就自己弄明白了,这是读的功效。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确实书读的多了,书中之义不待讲解便自然出现了。解决问题我觉得应该也如此,读,应该是基础,唯有读了,读懂了,理解了,才能选择合适的策略,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读题的重要性我相信每位数学老师都有所认识,但怎样让我们所教的学生认识到读题的重要性呢?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向学生渗透,用什么方法去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年,笔者教一年级,对于一年级的解决问题,相对情境比较简单,有很多老师在阅读和理解环节常常三两句话一带而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读题真的这么简单吗?读题该读什么,怎么读呢?下面我想用具体的事例来谈一谈一年级解决问题读题策略的思考。

     一年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其实刚开始的解决问题就像看图说话,把你看到的图用几句话说出来,刚开始孩子是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也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因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取有效的信息,明确数学问题,向学生逐渐渗透一个数学问题的基本问题结构。

一、抓字词,梳理信息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题理解题意的第一个困难来自于识字数量的限制,问题情境中常会出现许多学生不认识的字,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就很难执行,其次,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许多问题情境中的词义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原因给孩子们的读题和理解题意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所以在指导学生读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克服生字关,其次指导学生抓住字词,弄清实物发生的前因后果,前后顺序,从而读懂题意,根据问题,梳理信息,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例如:人教版数学书第23页的这个游戏公平吗?这道题,学生克服完生字关后,就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到我们在拔河比赛时,只有双方队员人数同样多才能公平,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学生在解决怎样做才能公平的问题时,就能想到可以通过移、补、去几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读画相辅,理清问题意义

画图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是大家都非常推崇的方法,一年级的解决问题中也一直在渗透这样的数学思想,如果我们能从一年级就给学生这样的理念,画一画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弄明白题中想告诉我们的信息。我们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运用画图的方式帮助读懂题意,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0页的?题,“我前面有9人,我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在没有让学生画图前,孩子们都觉得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要用加法计算,算的结果是5+9=14人,学生仅凭“一共”这个词就开始动笔做,可见学生对整个题意还是理解的不太透彻的,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最简单的、直接的图示表示出题中每一个语句的意思,进而帮助学生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从图中找到问题的结论。

 三、有序观察,寻找有效信息

就是看图说话也要在不同的学生回答中找到那个有序读图,有序寻找信息的孩子,极力的去表扬他,树立榜样,让全体学生看到,原来我们在发现信息,或者在看图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读图,寻找有效的数学信息,构建基本的问题框架。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0页第7题,问题呈现的是佳明和丁丁两个孩子投球的情境,图中有效的数学信息很少,很多孩子面对问题很茫然,不知道该看什么,怎么看,此时教师需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分版块、有序地进行观察,先看大图,从佳明的话中“我的最后一个球扔进了10分框,分析得出球是佳明扔的,所扔的球有1分,10分两种不同的得分方式,在看他扔球的两个桶各投进几个,观察得出佳明10分桶投进5个得50分,1分桶投进6个得6分,经过有序的读图,梳理,学生对整个问题情境中的数学信息由了准确而完整的认识,从而能快速地寻找出有效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从上面的题中我们发现,现实中的许多情境是无序的,隐形的、需要我们层层推进、分版块、按顺序进行梳理,逐步搭建构成问题的基本框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当问题情境较为复杂时,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得将教材中的静态的图文情境转化为动态的图文情境,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适时的介入,引导学生从事件的发展顺序、内在联系等角度入手,有序的读取图中的信息。

除了以上的这些方法,我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还总结了这样的口诀,“读一句,问一下,答一下,回头看。”具体的做法是:每读一句话,在心中问自己一下,什么意思呢?自己在回答一下,再读再问,一直问到自己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解决完问题后一定要及时回头看,看什么呢?把你的解答结果带到算式里,看一看是不是合适。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势明显,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所以,我们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一定要交给他们具体的方法,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只有这样抓重点词,梳理关系,画图这样的方法坚持渗透,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