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和中药哪个好一些?

如题所述

中药通常是指的中药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相对较少见,所以这里主要是对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的效果作对比,中药汤剂的效果通常比中成药的效果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有效成分更多:如果是药物组成相同、用量相等,且煎煮方法得当,中药汤剂的效果比中成药效果要好。因为中成药的制作工序复杂且繁多,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药物成分丢失,相对于一次煎汤使用的中药来说,最后口服的有效成分可能会相对少一些,所以中药汤剂的效果可能就更好一些;

2、中药更容易吸收:中药汤剂在服用时一般为温热状态,这种温热的汤药可以增加脾胃吸收运化的功效,有利于更多有效成分的吸收。而且对于一些外感疾病,温热的汤药可以更好发挥解表的功效,尤其是对风寒感冒而言。另外,一些虚寒性疾病出现中焦虚寒的表现时,服用温补中焦的汤药,药液的温热效果更有助于药物发挥作用;

3、中药随证加减方便:一般来说,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不与中成药完全吻合,而中药汤剂因为是临时调配,灵活性比较大,可以准确针对具体证型和表现进行治疗,更符合中医辨证治疗的思想。

生活中除要考虑有效性的问题外,还要考虑服药的方便性、舒适性,以及药物存放条件等诸多因素,而这些方面中成药更胜一筹,因此如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中成药和中药汤剂各有利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4
就差在一个「成」字上。
成,顾名思义,指的是已成、既定的形式,正规药厂出品的中药直接组成而不进行化学提纯的药物(形态不限,如颗粒、蜜丸、片剂、散剂等)都叫做中成药。
市面上的中成药,一部分是直接援引经方制作成药,比如取自玉屏风散的玉屏风颗粒、少腹逐瘀汤转化的少腹逐瘀颗粒,或者是由乌鸡丸方与白凤丸方合方后的乌鸡白凤丸,这些成药的特点就是经方形成较早,援引经典并对原方加减微微,即便合方也是在民国前既保存过几百年历史演变的结果。
还有一部分是新方新药,多为现代中医学者在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下研发的经方加减后的成药,组方上多与研发单位所倾之法相关,如重辛凉解表法的连花清瘟胶囊,补泻兼施辅以通腑的排毒养颜片,这类成药多为新组方,部分药物通过在临床上的不俗成效而被人们所接受。
恕我古旧,有一些新方新药不免有新瓶旧酒之嫌,几组合方再加减后完全不明其理法并能为近似药物替代,总之作为一名偏同行我认为有些制药不够严肃不敢苟同。
基本清楚中成药的属性后我们再来谈二者区别,中医的一大特色在于诊治过程中对于现象、辩证的重视程度。每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津液脏腑都是处于不同的状态,所以看中医抓中药出来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中医会根据疾病状况和你机体的特征进行微调,相当于为你量身打造了一副治疗方案。而中成药在这方面就显得要薄弱许多,普及和针对是两个不同的运作方向,针对共性就会降低个性,因而中成药在用药上经常出现病重药轻或药重病轻的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医嘱对于用量和合用上进行加减。但是中成药也有非常显见的优势——便捷高效,减少服药痛苦。临床上少不了有病人提出没时间没火没砂锅没耐性儿的抱怨,也少不了抓药回去第二天回来说喝不了中药的(这种病号很囧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成药就成了相对合适的第二选择。
第2个回答  2022-02-14
中成药和汤药在临床上都是非常常用的中医的疗法。对于中成药来说,主要是丸剂或者是散剂,以水丸、蜜丸等等,它的作用缓和,适用于治疗慢性疾病,而汤药是用煎煮的方法,将中草药的成分煎煮在汤液中来进行口服,作用比较迅速治疗急性疾病。

中成药和中草药到底哪个好,要根据具体的病情的情况。那么对于急性的,比如说热病或者寒病比较急的这样的,适合于汤药来紧急的治疗。

对于慢性的、缓和的、柔和的这样的疾病,可以用中成药来长期的治疗。所以说,中成药和中草药都是非常好的,具有较好的疗效这样的药物。

但是,真对于慢性病和急性病来说,中成药适合于慢性疾病,而中草药煎煮适合于急性疾病。所以说,权衡利弊根据情况对比之后,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治疗。
第3个回答  2022-02-14
中药和中成药虽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区别很大。中药是指中药饮片,根据患者症状体质配比的针对患者病情的中药汤剂。是需要用水煎服使用。中成药,就是用临床有效的中药方剂做成的丸子药,有水丸也有蜜丸,水丸的药丸相对于蜜丸体积较小,相对而言,那比较容易吞服。如果有糖尿病患者建议选用水丸。丸药作用缓和,但是作用比较持久,用于慢性病,和需要长期服药的患。汤药人体比较容易吸收,适用于急性或者疾病新发的患者。具体还是要看患者所患病症,对症下药,谨遵医嘱。祝早日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