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箫”非彼“萧”

如题所述

文/美峰  2019.5.25

今天上午,学习了陆游的古诗《游山西村》,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哲理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困难,但在古诗默写环节,把“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箫”误写成了“萧”。

看到学生的默写,大部分学生出现了相同的错误,我明白了,是学生误以为“箫”即是“萧”,所以默写错误,写出来同音不同义的“萧”字。

看到学生的默写结果,为了让学生掌握准确书写,并理解字义,我认为有必要给学生讲解这两个字的含义。于是我就从两个字的字形入手,试图给学生讲解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

为了讲解清楚这两个字的含义,我特意查阅字典词典,了解这两个字的本来含义。在诗歌中“箫鼓”的“箫”是管乐器,“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一起时表示乐器。“箫”用多个竹管编排在一起的叫排箫,用一根竹管做成的叫洞箫。“箫”本与竹子有关,所以用“竹”字头,与这个字的本来意思有关。而“萧”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艾蒿”,一种草本植物,所以用“草”字头;后来表示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 :萧然,萧瑟,萧索,萧条;有时也用了模拟声音,是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理解清楚了两个字的含义,“箫”是管乐器,与竹子有关,所以“箫鼓追随春社近”要用“箫”。而“萧”与草木有关,所以是草字头。真的是此“箫”非彼“萧”,虽然相同的读音,但是戴的帽子不同,表示的意思就截然不同。

在弄懂这两个字的含义的同时,感叹道中国汉子的博大精深,只有一个偏旁的不同,表示的含义就不同。比如“陡”和“徒”,也是偏旁的不同,字音和字义截然不同,像这样的汉子还有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认真理解汉子的本义,这样才能避免用错汉子,从而闹出不必要的麻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这两个字只是博大精深的汉子的九牛一毛,冰山一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品味理解同音不同义的汉子,从而达到此“箫”非彼“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