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完整的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建筑工程设计体系探讨
  前言
  0. 1现代工程建设的时代特点及其对工程设计的要求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一日千里,对现代建设工程的重新认识,以及如何从事现代化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这些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现代建设工程包含大量的土木建筑工程,包含工业区、居住区及其生产、生活相关的各项设施,包含陆地、海洋、工业、民用和军事的各项工程建设。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有建设工程都具有现时代的特征,这就要求工程设计的组织管理和工程设计及建设实施的手段方法必须要具备现代化的时代特征。由于工程建设始于设计,且笔者一直从事设计工作,所以本文根据现代工程建筑的时代特点,以工程设计环节为着眼点,重新审视和研究现代工程建设。
  0. 1 .1以可靠度为指标协调、优化工程大系统
  现代工程建设的时代特点要求我们运用可靠度指标协调各子系统工程设计,以达到大系统安全、高效运转的目标。现代建设工程往往规模庞大,像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耗资多达数千亿,费时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程自不必说。一个厂区,一个矿区,一个居住建筑群或是一个水利电力枢纽工程等常见的工程项目,都有如下的特点:占地面积大,有些甚至超过了以往的乡镇;除主体建筑之外,往往还有许多的配套建筑,如水泵房、配电间、管理人员办公室、职工住宿休息室等;具有多个层次的系统,如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强电弱电系统、空调系统等子系统,而正是这些子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目前,工程设计是针对各个单体结构进行的。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实际上,各个结构独立优化(优化是现代结构工程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后拼凑而成的工程系统并不一定是最优的,正象各个构件独立优化后凑成的结构并不一定最优化一样。概括地说,必须从系统全局进行优化,才能真正收到优化效果。
  0. 1. 2面向功能目标,统筹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环境
  现代工程建设的时代特点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设计的面向问题(偏重技术的一面),现代设计要面向功能目标,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现代建设工程的工艺目标和功能要求日趋复杂,建设需要以人为本,建设工程的设计应该从研究人的活动开始。衣食住行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它们也就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鲜明的特征。以“行”为例,现在它己不是单纯的交通行走的问题,而且己经囊括了生产生活、文娱活动、社交等方面的内容。“走马观花”和“景随步移”就代表了两种人们对行的“要求”和希望,因此围绕着“行”的活动,人们有着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这就希望有不同的工程设施来与它相配套。
  至于更加复杂的建设,如厂矿企业,它不仅仅要解决单项产品的生产,而且要带动上游产品、下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产业链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发展经济和解决人民群众就业的目标,同时厂矿企业的建设还必须考虑环保、生态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又如水利工程,它就要求尽可能地考虑水利、电力、生态、农林、渔牧、环保等方面效益的发挥。即使是一幢商住综合楼的建设,也必须要综合考虑它对该地区提供了多少居住、商业办公等服务,以及它的建设对城市的环境、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造成的影响。现代建设工程,往往是材料设备品种繁多,安装技术高。现代建设工程规模庞大,耗费材料众多,而且材料的品种规格也极其繁杂。各种管道规格、直径、品种繁多,有的工程可多达数千种。由于生活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越来越多的器材设备,如可视门铃、宽带网接口等等,这些材料、设备、器材的采购订购、收发、保管是一系列细致而计划性很强的工作。(范文 .)另外由于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需要各种各样的施工机械配合作业,安装技术日趋复杂,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机械行走路线,工作面和平行作业、交叉作业等。
  3 系统进化理论与老化期建筑结构工程系统可靠度................9
  3.1 系统科学的“新三论”...........9
  3.2 建筑结构工程的老化机制 .............11
  3.3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老 化期可靠度的初步数学模型 .............13
  4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的优化— — 功能与费用的分析 ...........15..
  4.1 系统设计 — — 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17
  4.2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的优化 ...........19
  4.3 “优化”与“最优化”的概念解析 ..........21
  5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的评价 决策— — 时间与费用的分析 .........24
  5.1 系统的评价 .............26
  5.2 系统的决策 ...........28
  5.3 系统评价方法概述 ...........30
  5.4 系统决策方法概述 ..........35
  5.5 建筑结构工程系统的评价与决策过程 .........37
  8结论
  自从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以来,结构工程学科己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结构体系己经从原有的木结构、砖木结构、砖石结构发展到铸铁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即将出现的碳纤维结构。结构本身也朝着轻(重量)、薄(构件尺寸)、大(跨度)、高(总高度)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仿佛预示着,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只要建筑师能想得出来的任何形状的设计,结构工程师都应该有能力将它付诸实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一系列的工程事故及其灾难性后果,不能不让人怀疑起结构工程学科的缺陷。其次,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及其祸联的各种生命线建筑工程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任何关键节点的失效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衍生灾害,其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如何保证这一网络系统具备足够的抗风险、抗灾害能力,如何保证该系统的可靠度水平?显然光靠数学和力学是不够的。
  现代新技术的出现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结构工程学科不断地开拓新领域。目前己形成的地震工程、海洋工程、核能工程、风工程等新兴的边缘学科,都是由多学科交叉而成的。结构工程虽然做为一门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学科,现在也不得不敞开胸怀,融进系统工程、价值工程、思维科学、环境科学和美学的理论、实践、方法、观念。结构工程学科目前的发展也正朝着扩广时间域和空间域两个方面发展。建筑工程论文在时间域方面表现为由单纯考虑正常使用的设计,前后延伸到考虑包括建造、使用和维修在内的全过程的综合决策。在空间域方面,表现为由个别构件的分析扩展到对整体结构及其祸联系统的综合分析与控制。这正是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的体现。本文主要内容大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出由于结构工程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它同样可以而且应该被视为一个系统来加以研究,建筑结构工程系统的设计,建造、使用、维修乃至于废弃拆除,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等著,工程结构与系统抗震优化设计的实用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9 年10 月第一版.
  [2] 林同炎 S? D? 斯多台斯伯利著,高立人等译,结构概念和体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9 年2 月第二版.
  [3] 赵国藩 金伟良 贡金鑫著,结构可靠度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0 年 12 月第一版..
  [4] 屈文俊著,混凝土结构的耐久寿命预期使用寿命设计基准期的合理关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000 年 5 月第一版.
  [5] 邹珊刚等著,系统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 年 11 月第一版.
  [6] 张锡纯著,标准化系统工程,引自超星网上图书馆 1992 年 9 月第一版.
  [7] 姚德民等著,实用系统工程教程,引自超星网上图书馆 1997 年 9 月第二版.
  [8] 刘思峰等著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引自超星网上图书馆 1997 年 9 月第二版
  [9] 王光远等著 工程结构及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析 引自超星网上图书馆 1997 年 9 月第二版
  [10] 麻德贤著 过程系统人工智能技术 引自超星网上图书馆 1997 年 9 月第二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