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国画大师齐白石作品「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如题所述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是中国画的一种美学理论,它阐述了一个追求精神上的似或形式上的似的问题。在似与不似之间。绘画不是摄影,不能复制真实的物体,把绘画对象机械地画得一模一样,应该在似与不似之间。例如,白石老人画的阿娜,看着阿娜,不像阿娜,拿动物园里的阿娜来比,远不是真正的阿娜,但在画里你却认为这是阿娜,因为她有阿娜的神韵。这就是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

有很多人对白石老人的理论有错误的理解,比如几年前一个画家画了一个动物,像猫像狗,画上宣传云:画个猫不是猫,画个狗不是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这就是错误地理解了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理论。这个理论说,画的是猫,但不太像猫。画家追求的是猫的像,而不是猫的像,所以你看不出画的是什么。从齐白石自己的画来看,那些细笔的草和虫子应该是不会太像的! 媚俗?不一定。其实,这只是抄袭了苏东坡的理论。苏轼云:按照画的相似程度来衡量它的优劣,那么你的审美鉴赏力还是停留在儿童的水平。齐老只是把苏东坡的理论延伸了一下。


这里面有一个审美历史背景的问题。这取决于他何时何地对谁说的,而不是假设它是普遍适用的。如果用这句话来衡量西方的抽象画,岂不是天下皆知。与西方油画的真实性相比,岂不是 "完全不同"?这两天我在读朱良志先生的《中国美学十五讲》。我们的艺术与西方的艺术完全不同。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6
我觉得齐白石的作品确实就是在像与不像之间,像指的就是样子形象,但是不像指的就是生活的环境不像,以及大小跟现实也不一样,就比如说齐白石之前作的一副蝌蚪的画,那个蝌蚪是要比石头还要大的,这明显是不像的,但是蝌蚪的样子又是很形象的,所以这是像的。
第2个回答  2022-02-06
也就是说齐白石大师的画作已经到了一种最高境界,而且用这句话也就是把这个最完美的境界诠释了,在这个画作上面加上了一些哲学概念,融合在一起之后说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去评判齐白石的作品。
第3个回答  2022-02-06
我的理解就是齐白石大师的画作都是不多不少正好,而且所有的画作都是刚好表现出这个神态,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画出神韵,没有多一点也没有少一点。
第4个回答  2022-02-07
其实,他两桩都犯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