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朗镇的旅游资源

如题所述

道朗境内山清水秀,文物古迹众多。寺庙有白马寺、龙居寺、魁星阁、黄山寺、五龙山五圣堂等。名胜有:龙门湖、神龙大峡谷、鱼池古街、黄巢寨、齐长城、泰西原始部落等。 神龙大峡谷位于道朗镇东北端的东西门之间。呈南北走向,总长1000余米,谷深160多米,形如腾转巨龙,故而得名。峡谷形成于太古时期,距今已数亿年。谷内流水潺潺,杨柳依依,鸟语花香。峡谷两侧层峦叠嶂,奇石众多,著名的有龙凤呈祥石、望夫印石、沉香石、情人石、福字石、听涛石、将军石、孙猴盼师石、禹王枕石凳等。称为江北第一石林。
白马寺位于道朗镇北。据《重修泰安县志》载:“白马寺在三绾山前西片,明弘治间敕建,颇有岩壑之胜。”传说寺后有巨石状若白马,故以名寺。寺旧有大殿3间及东西厢房,奉弥勒等佛。现寺已废,遗址犹存清及民国碑记多方及黄楝、菩提等众多古树。现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口遗址位于道朗镇龙门水库附近。为新石器—春秋时期文化遗址,1960年2月发现,遗址面积3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约3米。遗址中发现窑坑一处,出土文物有大汶口文化红陶鼎足。商代晚期至周代的鬲足、豆盘片、器物口沿以及汉代陶盘、盒残片等。现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鹁鸽崖位于道朗镇龙山北侧、龙爪山南面,为一纵身约400米,东西长约500米,宽约200米的葫芦峪。峪两侧峭壁陡峻,常有野鸽巢栖,故又名鹁鸽崖。在石崖下面高约10米处探出一悬崖,上建一小院,由南屋5间、西屋3间,屋后石崖离地20多米处,有两个大石洞,分上下两层。1938年1月1日凌晨,张北华、崔子明等发动夏张抗日武装起义,总部即设于此处,鹁鸽崖成为泰山一带抗日斗争重要阵地。
刀山口位于道朗镇和肥城市潮泉镇交界处。因山脊上有一高约4米、宽约2米的石柱,上宽下窄,状如短刀,故得名刀山。山上植被葱郁,奇石遍布,古洞众多,石有斧子石、王爷石、豆腐石等,其状惟妙惟肖;洞有三间石屋、太阳洞等,内敞外狭,幽深南测。与刀山东西相望为穆英台,相传为宋将穆桂英演兵处,至今尚存有营垒遗址。
黄巢寨位于道朗镇西北5公里,与肥城、长清接壤。山势高峻,易守难攻。相传唐末黄巢起义时,曾据守此山,故得名黄巢寨。山寨中今存元帅府、旗杆孔、屯兵房、大石臼、点将台、跑马场等众多古迹。山崖建有螭首摩崖一方,仅成边框,未刻文字,俗呼为“无字碑”,相传为黄巢所制。附近还有仙桃石、鹰鸽嘴、仰天龟、国画崖、熊猫石、仙人盆、红石崖等奇峰怪石,各具风采。
文昌魁星阁位于道朗镇朱家峪子南尖山山顶上(俗称魁元山)。据碑石记载:阁创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塔高6层,砖石结构,呈六棱形。“文革”中毁。今仅存阁的底座及残碑多块。
鱼池古街位于道朗镇鱼池村。古街长约1.5公里,宽约5.5米,街形如“非”字,街南侧有3个戏楼,北侧有3座古庙(东为奶奶庙、中为关帝庙、西为三官庙),街南边一座“大王庙”。一街三戏楼、三座庙全省罕见。村中崔家大院保存完整。据古街西首所立“创置道路”碑载:街道创修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旧时泰安通往肥城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曾繁盛一时,沿街庙宇、学堂、店铺、牌坊、宅第鳞次栉比,室宇轩朗,道路开阔。1939年八路军伏击日军的鱼池之战便发生于此。
黄山寺又名云台寺,位于道朗镇西北黄巢寨山东麓。《岱览》中记载:“(黄山)古有延庆院,宋海定禅师重建,元明皆重修葺。额亦曰云台寺。”寺坐东面西,原有大雄宝殿及东西厩房,殿宇壮丽,甲于一方。附近有洗耳、潮趵等泉,环于寺侧。1973年因修建油库,寺院拆毁殆尽。今遗址尚存“水流云在”摩崖及历代寺僧墓塔多座。
龙居寺又名龙驹寺,位于道朗镇合顺村西南山坡上。《岱览》中记载:“(三绾山下)有龙驹寺,明时重建,寺前古木参天。有泉曰甘露,东流入泮。”寺倚三绾山而建,坐西面东,原有正殿、廊房多间。寺内旧有古银杏树,树身内又生八麻子树,为著名的“树生树”奇观。今寺、树俱毁,遗址尚存明清重修碑记多方。寺外溪涧上有摩崖一方,题曰:“云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