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学校的精神建设

如题所述

文化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视角决定了文化的不同内涵和外延。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并代代相传。学校文化从分类看有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发展观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具有时代特征和直面教育改革特点的学校文化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仅仅把多元的社会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条件和背景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学校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发展与生成过程将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上升为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既要适应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又要着眼于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向,使现代学校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学校提出,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魂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校徽解读:校徽上的六种颜色:春华绿、银鹰灰、秋实黄、太空蓝、大地黑、国旗红,分别代表学校从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年级。logo的设计体现了十一“思方行圆”的十一精神。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是对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新概括。学校文化建设已经从边缘性话语,成了学校新时期的新任务新主题。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它不仅涉及人的表意行为,而是从价值观这个深的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仅仅去具体地影响、规范人的行为,而是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熔铸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对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体系,推动素质教育高水平的实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凝聚和激励全校教职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对学校以往历史积淀的概括和总结,更是推动学校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创设优越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促进成长的条件。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人文氛围,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艺术化,课堂教学审美化,人际关系和谐化。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不断提升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境界,实现师德、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一所学校教职工的精神境界与创新能力,与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氛围是分不开的。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将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学校教师群体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促使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行为准则趋于同一目标、同化为统一的步调,凝聚成强有力的团队,在促进学生、学校获得发展的同时,个人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从文化层面上进行管理制度建设的推动力量。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倡导以人为本的文化创造理念,充分尊重学校群体成员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必然要求学校要加强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具有激励和服务功能的人本管理体制,生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学校群体成员创造性思维与行动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的自我管理目标迈进。 一、思想品德
1.模范遵守《十一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品德行为表现在班级民主测评中获得半数以上同学的肯定
2.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积极参与班级、年级的建设或学校的管理,具有爱心和责任心。
二、学分标准 1.非毕业年级
1.学业必修课程:每门功课考核优秀,达到3学分。
2.选修课程:考核优秀,每学期不低于2分。
3.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每学期不低于1学分,社区服务每学期不低于0.4学分(初一年级上学期可在校内进行公益劳动,作为社区服务累计学分)。
4.社团活动:自组织社团或参与社团活动,每学期不低于1学分(初一年级上学期满10小时计1学分,下学期按照学校统一标准18小时计1学分)。
5.一项体育技能考评,初一、初二(上学期)、高一、高二(上学期)学生需达到基本掌握水平4分;初二(下学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学期)学生需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分。
6.一项艺术技能考评,初一、初二(上学期)、高一、高二(上学期)学生需达到基本掌握水平4分;初二(下学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学期)学生要求同体育技能要求
7.参加名家大师讲坛活动,每学期不低于0.6学分。
8.电影欣赏活动,每学期不低于0.6学分。
9.加分项目:每学期累积不低于5学分。
10.研究性学习,第一学期上报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活动不少于54课时,第二学期,当年申报的研究课题成果评奖达到良好以上级别,获得5学分。此条标准限于高中学生。
2.毕业年级
1.学业必修课程:每门功课考核优秀,达到3学分。
2.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社会实践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6学分,社区服务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2学分。
3.社团活动: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4学分
4.从初一、高一计起,有一项体育技能考评,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
5.从初一、高一计起,有一项艺术技能考评,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
6.从初一、高一计起,参加名家大师讲坛活动不少于10场2学分。
7.从初一、高一计起,参加电影欣赏活动不少于10场2学分。 1.非毕业年级
1.初中:学业必修课程:语、数、外、物理(二四制初中为科学)考核优秀,达到3学分,其他课程考核良好,2学分;高中:学业必修、选修模块课程:语、数、外考核优秀,达到3学分,其他课程考核良好,2学分。
2.选修课程:考核优秀,每学期不低于2分。
3.综合活动实践课程:同卓越学生要求。
4.社团活动:自组织社团或参与社团活动,每学期不低于1学分。(初一年级上学期满10小时计1学分,下学期按照学校统一标准18小时计1学分)。
5.一项体育技能考评,初一、初二(上学期)、高一、高二(上学期)学生需达到初步掌握水平2分;初二(下学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学期)学生需达到熟练掌握水平4分。
6.一项艺术技能考评,同体育技能考评分数要求。
7.参加名家大师讲坛活动,每学期不低于0.6学分。
8.电影欣赏活动,每学期不低于0.6学分。
9.加分项目:每学期累积不低于3学分。
10.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卓越学生要求。
毕业年级
1.初中:学业必修课程:语、数、外、物理、化学考核优秀,同初中要求,其他课考核合格,2学分。
2.综合活动实践课程:同卓越学生要求
3.社团活动:自组织社团或参与社团活动,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4学分。
4.从初一、高一计起,有一项体育技能考评,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
5.从初一、高一计起,有一项艺术技能考评,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
6.从初一、高一计起,参加名家大师要求同卓越学生要求。
7.从初一、高一计起,参加电影欣赏活动不少于10部2学分。 1.特长生申报范围:
1.在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篆刻、摄影、棋类、广告设计、影视编导、动漫、语言类(话剧表演、小品、主持)、体育等领域,学有所长,在十一学校就读期间当年获得过校级活动一等奖,市区级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以上。
2.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中,当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市区级一、二等奖或者国家级三等奖以上者。
3.在艺术技能、体育技能、特殊技能考核中,达到熟练掌握者。
4.在社团活动、校园创业或者学校社会工作中表现突出,有突破创新者。
符合上述任一条件,且达到学分标准要求者,均可申报
2.学分标准
1.初中:学业必修课程:每门课程考核合格,达到2学分;高中:学业必修、选修模块课程:每门课程考核合格,达到2学分。
2.选修课程:每门考核达到合格,2学分。
3.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每学期不低于1学分(毕业班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6学分),社区服务同优秀学生要求,毕业班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2学分)。
4.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成果验收合格,获得5分。此条限于高中学生。
5.申报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体育或者艺术技能需要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其他类特长生申报,体育、艺术技能学分不做硬性要求。毕业班学生需达到毕业要求的熟练掌握水平,即6学分。
6.学校社会工作特长生,每学期加分项目学分累计不得少于8学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