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精选三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8
【 #二年级# 导语】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学生情况、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其中,在说教学内容的时候,除了简单介绍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外,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下是 无 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说课稿木兰从军

  我说课的题目是国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木兰从军》。(板书:木兰从军)《木兰从军》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我个人认为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但因为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感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教材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6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

  进行简单的句式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内化文本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木兰从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为: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尹始,我首先通过一幅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课文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木兰的飒爽英姿。随即出示课题,理解“从军”一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自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反馈,整体感知。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征兵”、“燕山”、“年龄”、“将士”“将军”等易读错的字词予以关注指导,并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自然停顿。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本课有10个生字,这节课上我将指导学生书写五个笔画较少的字,写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字型结构和笔画位置。其中重点板书“弟”,强调书写笔顺。最后预留5—6分钟让学生当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具体过程是: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上课尹始,教师以简炼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认读课题,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新词,夯实基础。

  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个小节,二、三小节是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学第一小节课文时,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一个“女”字,初步让学生模糊地感受到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然后设下疑问: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女的是不能从军的,而木兰怎么会去从军,成为一位女英雄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教学第二小节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后,围绕问题“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展开交流。随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各句句子,并进行朗读的指导。第一句中我将抓住“经常”一词引导学生联想当时北方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的危急情况。从而顺势就理解了第二句中的“紧急”一词。在第三、四、五句的教学中,我准备引导学生谈谈什么叫做“焦急万分”,木兰为什么焦急万分?理解木兰的想法,弄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板书:替父)从而感受到木兰爱家爱国(板书: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紧接着,我将结合第六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一个语言拓展训练:说说木兰的家人会怎样劝阻木兰,木兰又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相机进行合理地指导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句子,读出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定的决心。

  课文的第三小节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组短语和其中的四个动词“披、跨、渡、过”,让学生读一读,谈谈体会,结合观看一段古代的战争画面,然后再读读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木兰越马横枪、英勇善战威武形象,(板书:英勇善战)并通过想象谈话:木兰在征战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进一步体会木兰征战中的艰辛与这“赫赫战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将自己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的教学中,我将结合课文插图,着重抓住“惊讶”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将士们为什么惊讶,顺势将“英勇善战”和“文静俊美”的花木兰进行比较,此时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学完课文后,我将以一个句式训练:“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将句子补充完整,表达情感,内化文本语言。

  最后,让学生情感充沛地朗读全篇课文,我认为也必不可少。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我将通过一个识字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趣味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高。接着指导学生书写剩下来的五个生字“征、病、胜、利、将”,其中重点板书“病”。提醒学生书写病字头时撇画要舒展,点、提要靠在撇画上。最后预留5—6分钟,让学生当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篇二】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小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几件?要求平均分给几个结对的小朋友?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里,XXX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篇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对人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以“三说”的形式进行解析说明:第一说课标,第二说教材,第三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学段划分和内容标准。

  “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体例、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结构。

  “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一、说课标:

  首先说课程目标,其中课程的目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目标。

  1.小学美术的课程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的。

  2.课程分目标是主要体现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小学1到2年级,第二学段是小学3到4年级,第三学段是小学5到6年级,第四学段是中学7至9年级。今天我说的教材是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属于第一学段。

  下面我来说一下第一学段“设计·应用”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3.接下来说本册书的课程内容目标:

  造型·表现: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

  欣赏·评述:观察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

  综合·探索:让学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或学科内容结合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说教材:

  下面,我将从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编写特点、立体整合来说教材,首先请大家和我来看教材的编写体例。

  课本开篇目录,然后是油画欣赏《热带飓风和虎》,最后是教材内容的设置。

  每一课教学内容的设置都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和作业提示组成。以第六课《节节虫》为例,左上绿色的大字是课题,其中绿颜色代表了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人美版教材课题以颜色区分领域)接下来有一些小字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提示,教学内容提示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学习目标。图片有两种:一是民间手工作品图片或者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是代表性很强的典型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学生作品图片,在作业创作中起提示作用,开拓学生思路。左下角给出作业提示对作品的创作和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最后是评一评,给孩子在作业评价方面起到了指引作用。

  再看本册书的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有六大特点:

  1.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2.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

  3.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4.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创造。

  5.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6.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下面请大家和我来看教材的内容结构,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还是围绕四个学习领域来学习,下面我把各领域向大家展开,四个领域的课业,总体关系比例大致为:造型表现占46%,设计应用占25%,欣赏评述占16%,综合探索占13%。其中设计应用领域所占课程共计6课。

  第四册教材设计应用的课程内容:5.太阳6.漂亮的瓶子13.狮子大王

  16.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17.钓鱼21.虎头娃娃

  本册教材的整合体现在横向与纵向整合联系。横向整合指本册书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与综合探索的彼此之间整合。以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第5课《太阳》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欣赏范画,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的小组讨论,探究太阳制作的方法,然后动手实践操作,最后通过作业讲评,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教材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纵向的分析阐述:如:一年级下册的《太阳》,主要表现的是设计造型;二年级下册的《吊饰》,表现的是造型和功能;三年级下册的《有趣的造型》,表现的是造型功能,色彩搭配和材质,这种层层深入的内容安排,符合孩子年龄的特点,更有趣味性,孩子们的兴趣会更浓。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如第5课《纸盒变家具》,让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家具作品欣赏,通过寻找生活中各种废旧的纸盒,把他们进行合理的运用和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纸盒家具的材料和方法。

  2.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例如:第6课《节节虫》学生在欣赏完手工图片和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就放开手让他们去做。学生开动丰富的大脑利用现有的材料,一个个形状奇特的节节虫就做出来了。

  3.尝试多种媒材,引胖富帆髋艇,体验设计与制作魄躺硅

  就《吊饰》这一课来说,学生在制作前要对不同材质的吊饰进行了解,所以我就采用了视频情境创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运用恰当的方法,以手工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以下评价要点: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造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讲评自己的作业或讲评解决问题的结果来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拥有发言权。

  2.注重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让学生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活动结束后,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3.注重形式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分数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4.建立教师评价体系,进行自我分析反思。首先对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肯定,其次,根据本节课进行自我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及以后改进的方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课程标准》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出发,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四部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具体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利用学校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与器材,我们每个班都配有电脑,上课时可以播放准备好的多媒体视频及图片,也可以在展示台上进行美术作业欣赏和评价。

  充分利用美术书籍,利用好周围的教师参考书、美术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

  2、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上课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设备呈现,课间观察窗外及校内的自然景色,课外利用寒暑期的家庭旅游活动进行充分的艺术感受和体验。

  3、利用社会资源,如参加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民间艺术展、参观名胜古迹等。为美术画展,手抄报展等积累素材。

  4、利用网络资源,运用电脑技术辅助教学,向学习,欣赏名画和学生作品,也可以将网络作为沟通渠道,进行课内外的教学互动。

  结束语:四个学习领域在美术教材中是极为重要的,需要我们美术教师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崭新空间!为学生的生活开拓一个美丽而多彩的崭新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