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化石组合

如题所述

藻类属于水生低等植物,多由单细胞丝状体或片状体构成。许多藻类因具钙质骨骼(或外壳)而统称为钙藻,钙藻包括蓝藻、绿藻、红藻、轮藻等,均为底栖类。

钙藻大多生活在海相环境,如钙质绿藻、钙质红藻和颗石藻等均属海相,钙质蓝藻在海相和陆相中均可见,轮藻主要见于陆相沉积环境中。在海相和陆相环境中,钙藻具有选择性分布特征,潮坪环境以藻层纹沉积物和由蓝绿藻形成叠层为其特征;在较浅的、封闭的潟湖环境中,松藻类和粗枝藻类最为丰富;红藻以生物礁、浅滩环境中最多,但亦可分布在较深水中;颗石藻主要分布在较深的海水中,但也可被携带到近滨岸地区,并沉积于陆棚浅海沉积物内;轮藻类主要沉积于湖泊环境,也可以被搬运,并沉积于近滨岸地带环境中。

在潟湖或礁后形成的台地相中,钙藻以放射球状钙球、蠕孔藻节片和葛万藻呈结核三种主要类型为特征。在礁或滩边缘相中,最丰富的钙藻类型是肾形藻和球松藻,这两个属是主要的造礁生物,肾形藻经常产于礁相中,是生物礁相标志。在广海碳酸盐陆棚环境中,绝大多数为钙质红藻类。红藻可以适应于各种各样的水流速度,从以沉积灰泥为主的静水相到以颗粒支架组构、灰泥含量少、骨骼颗粒一般已被破碎、磨蚀为特征的搅动环境。静水环境中为纤细的分支红藻,如翁格达藻和楔形藻。搅动环境中为一种壳状藻,如古石叶藻。在潮坪环境中,以具有各种藻纹层构造和叠层石为特征,与其相连接延伸到潟湖和礁后相内,主要是松藻类和粗枝藻类为标志。在陆缘近海湖环境中,以叠层石形态有规律地变化为特征,在湖缘生长的叠层石为柱状,而至湖盆中心,则为纹层状。

主要钙藻类型及其环境如表4-6所示。

表4-6 主要钙藻类型及其环境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