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

这是我要寻找的>大家帮帮忙

南方古猿属于灵长目人科。人科不同于猿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灵长类中唯一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是1924年在南非开普省的汤恩采石场发现的,它是一个古猿幼儿的头骨。达特(R.Dart)教授对化石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个头骨很像猿,但又带有不少人的性状;脑容量虽小,但是它比黑猩猩的脑更像人;从头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断,已能直立行走。于是,他在192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汤恩幼儿是位于猿与人之间的类型,并定名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这在当时的人类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那时的大多数人类学家都认为发达的大脑才是人的标志。

随后,在南非以及非洲的其他地区,人类学家又发现数以百计的猿人化石。经多方面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学界才逐渐一致肯定南方古猿是人类进化系统上最初阶段的化石,在分类学上归入人科。

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100万年到420多万年前之间。他们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最初,一些人还认为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属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纤细型又称非洲南猿,身高在1.2m左右,颅骨比较光滑,没有矢状突起,眉弓明显突出,面骨比较小。粗壮型又叫粗壮南猿或鲍氏南猿,身体约1.5m,颅骨有明显的矢状脊,面骨相对较大(如图)。从他们的牙齿来看,粗壮南猿的门齿、犬齿较小,但臼齿硕大(颌骨也较粗壮),说明他们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而纤细型的南方古猿则是杂食的。一般认为,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了能人,而粗壮型则在距今大约100万年前灭绝了。

南方古猿的枕骨大孔位于头骨的腹面,脊柱弯曲,盆骨短而宽,踝骨处于人和典型的猿之间,这表明南方古猿的骨骼支架部分已经适于直立行走。但是,他们的手臂比较长,肩部肌肉比较发达,趾也很长,适于抓握。因此,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也能在森林中攀缘,但还不适于在草原上长途跋涉和奔跑。有证据表明,他们生活在由10多人组成的小集群中,相当于一个扩大了的家庭。

迄今为止,古人类学家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化石约在400多万年前,这与最晚的古猿化石(约1000万年前)之间长达500万年的空白,人类学家称之为“缺环”。这些缺环一旦被补上,人类起源之谜将进一步得到破解。

1989年11月15日
湖北发现“南方古猿”头骨化石

1989年11月15日,今天展示的新近发现于湖北郧县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向世界宣告:中国是早期人类发祥地之一。

这具刚刚经过专家初步修理的头骨化石,看上去比“北京猿人”头骨低矮得多,从显露的上颌齿弓及硬腭清楚地看到,齿弓近于抛物线形,前部齿弓明显呈弧形;两侧颊齿略有向后向外展开的趋势。门齿比较陡直,犬齿不大,臼齿的齿冠低。腭较深,颧突位置较靠前。专家认为,这些均是“南方古猿”的典型特征。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等十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具头骨属于“南方古猿”类,距今已有一二百万年。据信,这一发现,在我国、在亚洲都是首次。贾兰坡称,这一发现可与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的意义相比。

南方古猿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及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在非洲发现了相当丰富的南方古猿化石。学术界一般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因此世界学术界以为非洲才是人类的发祥地。郧县南方古猿的发现,证明中国也是世界人类的发祥地。这一重大发现是湖北郧县博物馆王正华、屈胜明今年5月进行文物普查时,在该县曲远河口弥陀寺村发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3
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其出现年代少於400万~300万年, 这个物种脑容量很小, 雄性明显远比雌性为大, 被称为"露西"(Lucy)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骨於1974年在依索比亚出土, 由於骨骼较为完整, 使人能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 步履蹒跚, 科学家从肩胛骨及臂骨分析发现: 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特徵 。之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据推测: 身高为145厘米, 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克, 雌性35千克 , 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

粗壮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已有臼齿的产生, 它们开始以硬质及多且纤维的植物为食。它们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关系, 能制造及使用简单工具, 最早的石器出现於250万年前, 工具亦有明显的分化, 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边器, 此外, 还在古猿遗址中发现兽骨与角器等。在屏障东部成功进化的大量粗壮型南方古猿最终不敌天然的灾害: 300万年前突然爆发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东非大裂谷的火场中, 这是人类进代历史上一场大浩劫。 鲍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为称东非人, 被认为是粗壮南方古猿的地理变异种。

纤细型南方古猿最接近人属(Homo)的古猿, 生活於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以采集植物的块茎和野果为食, 它们可能还会拾取死兽分吃尸肉, 为了保障足够的食物来源, 开始出现了狩猎, 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驴成为了猎杀的对象, 同时为了防止大型肉食动物的侵袭, 它们会有守望相助的义务, 它们经过一系列的自然适应,成功演变向人的发展方向 。距今350万~150万年前, 这种南方古猿以双足行走的稳健演化, 使它们成功地晋身为人类的原形。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种, 它为人属的最原始的成员, 脑容量为男: 700~800毫升,; 女500~600毫升, 可能已具语言能力。从他们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石器, 可以联想人类的祖先已经学会敲打石块制造石器及用石器迪敲击兽骨或宰割兽肉。从发掘场地得知: 能人曾与几种不同种类的南方古猿、甚至人属共存於同一场所中, 由於他们有各自的生活习性, 没有战斗的考古被发现, 甚至发现有能人与后代直立人共存的纪录。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全为直立人所取代, 成为人类的主流。
当直立人出现时, 人类史己经有漫长的岁月, 他们承继了其先驱的技能, 并加以改良, 那时候人类懂得用火, 也能象现代人般进行奔跑, 依照自己的心思制作石器, 从脑髗骨的结构可以确定他们有语言的能力, 从最丰富的北京直立人遗址中发现近10万件石器制品和用火痕迹, 以及百多种动物化石, 从烧骨而知他们已有熟食的习惯, 狩猎的结果使人类有肉食的倾向, 肉食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 大脑能摄取更多营养, 从而促进咦鞯男� , 更为有效地支配肢体的活动, 人类更为有效地战胜自然的灾害。 到了这时, 人类在动物界基本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但是, 称霸地球的, 是他们的后裔 ~ 智人。
智人亦称古人, 最原始的智人为尼安德特人 (尼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 或 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 1856年最早发现於德国的尼安德特河流域的一个山洞而得名, 从头骨可以看到他们仍有很多原始的特徵: 眉脊发达, 前额较为倾斜, 枕部突出, 鼻部宽大, 颌骨前突等, 就脑容量而言, 有超越1300毫升的纪录, 甚至大於现代人, 其他骨骼和现代人已十分相似。尼人多在洞穴中发现, 伴以大量的精巧的石器制品、薄石片、骨针 、动物化石和用火痕迹等, 他们可能开始穴居或半穴居生活, 以火取暖和以火驱逐野兽, 能用兽皮制衣蔽体等, 尼人发明了葬仪, 年长的成员会将生活经验传授后代, 人类的文明开始萌起。
由於他们兴盛至衰落的漫长岁月, 始终使用固有工具而不思改进技术, 大约3万年前为晚期智人完全取代。
第2个回答  2007-01-17
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其出现年代少於400万~300万年, 这个物种脑容量很小, 雄性明显远比雌性为大, 被称为"露西"(Lucy)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骨於1974年在依索比亚出土, 由於骨骼较为完整, 使人能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 步履蹒跚, 科学家从肩胛骨及臂骨分析发现: 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特徵 。之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据推测: 身高为145厘米, 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克, 雌性35千克 , 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

粗壮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已有臼齿的产生, 它们开始以硬质及多且纤维的植物为食。它们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关系, 能制造及使用简单工具, 最早的石器出现於250万年前, 工具亦有明显的分化, 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边器, 此外, 还在古猿遗址中发现兽骨与角器等。在屏障东部成功进化的大量粗壮型南方古猿最终不敌天然的灾害: 300万年前突然爆发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东非大裂谷的火场中, 这是人类进代历史上一场大浩劫。 鲍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为称东非人, 被认为是粗壮南方古猿的地理变异种。

纤细型南方古猿最接近人属(Homo)的古猿, 生活於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以采集植物的块茎和野果为食, 它们可能还会拾取死兽分吃尸肉, 为了保障足够的食物来源, 开始出现了狩猎, 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驴成为了猎杀的对象, 同时为了防止大型肉食动物的侵袭, 它们会有守望相助的义务, 它们经过一系列的自然适应,成功演变向人的发展方向 。距今350万~150万年前, 这种南方古猿以双足行走的稳健演化, 使它们成功地晋身为人类的原形。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种, 它为人属的最原始的成员, 脑容量为男: 700~800毫升,; 女500~600毫升, 可能已具语言能力。从他们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石器, 可以联想人类的祖先已经学会敲打石块制造石器及用石器迪敲击兽骨或宰割兽肉。从发掘场地得知: 能人曾与几种不同种类的南方古猿、甚至人属共存於同一场所中, 由於他们有各自的生活习性, 没有战斗的考古被发现, 甚至发现有能人与后代直立人共存的纪录。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全为直立人所取代, 成为人类的主流。

当直立人出现时, 人类史己经有漫长的岁月, 他们承继了其先驱的技能, 并加以改良, 那时候人类懂得用火, 也能象现代人般进行奔跑, 依照自己的心思制作石器, 从脑髗骨的结构可以确定他们有语言的能力, 从最丰富的北京直立人遗址中发现近10万件石器制品和用火痕迹, 以及百多种动物化石, 从烧骨而知他们已有熟食的习惯, 狩猎的结果使人类有肉食的倾向, 肉食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 大脑能摄取更多营养, 从而促进咦鞯男� , 更为有效地支配肢体的活动, 人类更为有效地战胜自然的灾害。 到了这时, 人类在动物界基本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但是, 称霸地球的, 是他们的后裔 ~ 智人。

智人亦称古人, 最原始的智人为尼安德特人 (尼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 或 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 1856年最早发现於德国的尼安德特河流域的一个山洞而得名, 从头骨可以看到他们仍有很多原始的特徵: 眉脊发达, 前额较为倾斜, 枕部突出, 鼻部宽大, 颌骨前突等, 就脑容量而言, 有超越1300毫升的纪录, 甚至大於现代人, 其他骨骼和现代人已十分相似。尼人多在洞穴中发现, 伴以大量的精巧的石器制品、薄石片、骨针 、动物化石和用火痕迹等, 他们可能开始穴居或半穴居生活, 以火取暖和以火驱逐野兽, 能用兽皮制衣蔽体等, 尼人发明了葬仪, 年长的成员会将生活经验传授后代, 人类的文明开始萌起。
第3个回答  2007-01-14
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其出现年代少於400万~300万年, 这个物种脑容量很小, 雄性明显远比雌性为大, 被称为"露西"(Lucy)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骨於1974年在依索比亚出土, 由於骨骼较为完整, 使人能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 步履蹒跚, 科学家从肩胛骨及臂骨分析发现: 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特徵 。之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据推测: 身高为145厘米, 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克, 雌性35千克 , 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

粗壮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已有臼齿的产生, 它们开始以硬质及多且纤维的植物为食。它们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关系, 能制造及使用简单工具, 最早的石器出现於250万年前, 工具亦有明显的分化, 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边器, 此外, 还在古猿遗址中发现兽骨与角器等。在屏障东部成功进化的大量粗壮型南方古猿最终不敌天然的灾害: 300万年前突然爆发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东非大裂谷的火场中, 这是人类进代历史上一场大浩劫。 鲍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为称东非人, 被认为是粗壮南方古猿的地理变异种。

纤细型南方古猿最接近人属(Homo)的古猿, 生活於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以采集植物的块茎和野果为食, 它们可能还会拾取死兽分吃尸肉, 为了保障足够的食物来源, 开始出现了狩猎, 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驴成为了猎杀的对象, 同时为了防止大型肉食动物的侵袭, 它们会有守望相助的义务, 它们经过一系列的自然适应,成功演变向人的发展方向 。距今350万~150万年前, 这种南方古猿以双足行走的稳健演化, 使它们成功地晋身为人类的原形。
第4个回答  2007-01-21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1924年,地点是在南非金利伯以北,那是一个幼年古猿的头骨。后来,在南非马卡潘山洞、唐恩等地和东非奥莫、奥杜威等地也有发现。这些化石主要是头骨、下额骨、髋骨、牙齿、四肢骨等。粗壮型体平均在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500毫升,身材较高。纤细型身材高约1.20到1.30米左右。

南方古猿是一个属名,它包括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阿法种(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非洲种(距今约 300万年~20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种(距今约280万~220万年前)、鲍氏种(距今约220万年~140万年前)、粗壮种(距今约180~150万年前)等。

原先人们认为南方古猿阿法种是最早的,后来,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批化石,年代为距今440万年前,这批化石被定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这是现今所知最早的人类直接祖先。

从化石材料看,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却与人类相近。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但还不能制造工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