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如题所述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那么大家了解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1、清明时节•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2、清明时节•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3、清明时节•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清明时节•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4、清明时节•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5、清明时节•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3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阳历4月4日或5日,是祭祀先人、扫墓祭奠的重要节日。以下是清明节的一些习俗:
1. 扫墓祭奠:清明节是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献上鲜花、食品和酒水,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2. 祭祀先人:除了扫墓,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祭祀先人的仪式,包括点燃纸钱、烧香、祭拜祖先等。
3. 清明踏青:清明节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到郊外或公园里欣赏春天的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
4. 玩风筝: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清明节放风筝,因为这一天风力适宜,非常适合放风筝。
5. 吃清明粥:有些地方会在清明节吃清明粥,这是一种由糯米、花生、红枣等制成的传统食品,寓意着祭奠先人和祈求丰收。
6. 植树造林:清明节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在这一天植树,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清明节的习俗和活动,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第2个回答  2020-09-12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第3个回答  2020-09-11
第4个回答  2020-09-19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