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与明末局势对比:缘何一个“煤山上吊”,一个“同治中兴”?

如题所述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各地起义势力四起,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流贼”,外有女真人虎视眈眈;同样,作为晚清咸丰年间,内有太平天国,外有广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觊觎国内土地经济。那为何两个时期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呢?

首先,我们先比较下晚清和明末局势到底谁更差一些?

1、国内局势

明朝当时的大大小小的农民军头领成百上千,有名的如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二流点的如“鞋底光”、“逼上路”,“一块云”,“混世龙”这样的诨名起义军。然而,并非如电视剧或是评述中所说,这些起义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反,没有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起义军称得上是乌合之众。明末名将曹文诏曾经带领三千人追了三十万农民军几百里,李自成被官军围剿只剩18人逃入深山。

再看看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可以称得上是在意识形态上最先进的起义军了,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一套完备的政治纲领,政治制度,组织原则乃至细致到国家口号。更令人诧异的是,太平天国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接“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众所周知,一个有信仰的队伍战斗力是极强的,虽然他们只是信上帝。

这些完备的条件使得当时的两广,两江,安徽,浙江这些中国最富庶的省份几乎都被太平天国占领。成功似乎指日可待的时候,却内部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起义走向了终点。

2,国外形势

当时明朝军队面对的满清的骑兵很厉害,却并非战无不胜,在战争初期,明朝更具有优势,热武器的使用,孙承宗设计的关宁防线,使得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无法从外部征服跨越山海关。(至于为何明朝会在各大战役一败涂地,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讨论)

反观清朝面对的英国为首的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如今看来,蒸汽机和枪械面对骑兵与长枪,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咸丰十年的八里桥战役,清军的骑兵一遍一遍的向英法联军冲锋,子弹像割韭菜一样把他们打倒在地,清军死伤3000多人,英法联军总共阵亡5人。

总体对比下来,无论内忧外患,咸丰的游戏难度始终是高于崇祯的,然而明朝亡国了,清朝却在内政外交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硬挺了50年,总体完整的中国交给了袁世凯。

归根结蒂,崇祯面对的始终是一群猪队友,崇祯尝试提议和、被一帮文臣指着鼻子骂,而后来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的也是这帮文臣。咸丰皇帝面对英法联军,从容的巡守热河,留下恭亲王与文祥同英法联军交涉,东南剿匪有曾国藩主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死后起义被镇压,国内局势迅速稳定,大有“同治中兴”之象。

因此,“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在时代的乱流前,作为国家这条大船的主要人物,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最后结果只会是船毁人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