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科举制是否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如题所述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上场。请立即停止科举考试。9月2日,光绪皇帝颁布圣旨,自1906年起取消乡试,各省停止一切年度考试。

与此同时,责成教育部长编写和选择各种教材,各省省长齐心协力协调各级教材,命令地方政府、部门、州县立即在各乡镇建设蒙古语小学(类似小学)。


事实上,废除科举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原来的科举选官制度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选官已经不能满足当时清政府的需要。


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张之洞,光绪皇帝还是慈禧太后,都已经看得很清楚,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合清政府选官了,朝鲜很多大臣和地方督抚都能理解这样的措施。


从根本上说,废除科举制度是理所当然的。废除科举制度是清政府通过改革科举制度来延缓清朝灭亡的一种尝试。


废除科举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清政府希望延缓清朝灭亡,但在培养人才方面,可能会加速清朝灭亡。但短短六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足以影响清政府灭亡的加速,却有延缓清政府灭亡的因素。(清代科举考试简要流程图)



010年至1010年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敞开大门,许多先进技术和新学校逐渐出现,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领域影响很大,大量新学校应运而生。


清末新式学堂的组织力量主要有三种。


第一,传教士兴办的新式学堂.


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获得了许多特权,传教士兴办学校成为一种趋势,主要是为教会培养自己的人才,最终目的是用基督教征服中国。


传教士创办的学校的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宗教知识、科学知识、四书五经、英语等。他们结合中国传统传播基督教。(据在中国农村传教的西方传教士说,他们也开办新学校)



第二,清政府举办的新式学堂.


目睹船的繁荣后,清政府官员也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知识。1962年,当史静文同博物馆在北京成立时,清政府开始建立新的学校。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设立了20多所类似国子监的新式学堂,主要目的是培养清政府的外语人才、军事人才和技术人才,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史静文同博物馆旧址照片)




第三,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创办的新式学堂。


一些改革派的地方长官和改革派也成立了新的学校,都是为自己的政治团体培养后备人才,希望在未来的政治上显示自己的野心。


清朝后期教育制度的演变发展。

1、广雅学院.

1888年6月,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后发展为广州广雅中学。


2.湖北学院(湖北大学堂,武汉大学前身)。


1890年4月,在武昌营口港创办了鄂湘书院,一年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鄂湘大学堂。


3.自强学校(武汉大学前身)


1893年11月,张之洞在武昌三佛阁创办,后改为方言派,后发展为武汉大学。


4、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前身)


1896年12月,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它是民国国立交通大学的前身,后成为Xi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南阳学院校址图)




5、天津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


1895年10月,盛宣怀在天津创办北洋大学堂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有名的新学校,各地的督学几乎都在自己辖区内开办新学校。


也就是说,1905年9月2日废除科举制度时,清政府已经在这些新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却越来越过时,一些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与新学校培养的人才背道而驰,所以废除是必然的。(1903年,史静大学师生合影)




晚清著名的新式学堂。

在废除1300年的科举制度之前,清政府和各级督抚新建的学校数量非常多,中学和大学的类型也很多。相反,启蒙的小学很少。废除中缺少的是各级教材的协调和各地启蒙小学的加速建立。

科举制度的废除只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教育的整体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只是从量变到质变。


废除科举制度是否加速清政府的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7
废除科举制只是标志着这一项选拔人才的制度的终结,毕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而清朝的灭亡主要是革命派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第2个回答  2020-10-24
是的,废除科举制之后清朝的阶层基本上不流通了,下层人士想要出人头地更加困难,激化了阶级之间的矛盾,所以加速灭亡
第3个回答  2020-10-27
是的,清朝的人才出现断层,对清政府来说是一大损失,败亡是必然的。
第4个回答  2020-10-27
是的。科举选士制度选出一大批平民官僚,客观方面为封建王朝提供了更多支持力量。清朝废除科举,百姓对王朝不再报有任何期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