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什么

如题所述

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这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它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扩展资料: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他钻研诸子百家,善谈老庄,兼通佛典,精於医药。隋文帝徵其为国子博士,唐太宗召其至京师,欲授以官职,皆固辞不受。

长期行医於民间,根据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和前人的医学成就,撰著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另有《千金髓方》二十卷已佚。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作者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於此”(《自序》),故以“千金”命书。

该书成於永徽三年(652),计二三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记述了妇、儿、内、外各科病证以及本草、制药、食治、养性、平脉、导引、针灸孔穴主治等多方面的内容,保存了唐代以前许多医学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封後世医学发展有一定影辔,曾先後传入朝鲜、日本诸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医精诚(孙思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1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著名的药王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徽宗曾封其为"妙应真人",孙思邈信仰较为普遍,很多宫观或自取名药王庙、或设药王殿供奉。

孙思邈祖师在道教尊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药王孙大真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等,居天医采访院药王妙济宫、九天保莲宫等。 

扩展资料

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孙大真人一生炼气养神,精究医药,务行阴德,常蕴仁慈,汲汲以善为务。小蛇之伤,昆虫之微尔,思邈以药封而放之,其德及昆虫,非人可及,至于龙宫之报,感灵异之若此。《道德经》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真人深合其道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01

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名著为《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卷1是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

卷21消渴、淋闭等症 ;卷22疔肿痈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并杂治;卷25备急诸术;卷26~27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总计233门,合方论53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扩展资料: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同时,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金要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思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