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宠物不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与动物和谐共处?

如题所述

家里有小孩又养宠的家庭不在少数,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有的孩子能和宠物和平共处,但是有的孩子则表现为对宠物很不友好,动不动就踢或者是打,家长看到这个现象之后很担心,怕孩子长大了之后会变成一个残忍或者是没有爱心的人。

其实,非常年幼的孩子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妥善的对待家里宠物的,他们需要有人教导如何轻轻抚摸动物,照顾和尊重小动物,用适当的力度和宠物玩耍。

很多小孩子喜欢躺在动物身上或者很用力的拉扯动物的皮毛,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而且孩子没有意识到动物也会感觉到疼,因为人在疼的时候会说出来,但是动物不会。

就算动物表达出了不舒服的样子,孩子也不能理解,毕竟他们这个年纪对其他人的情绪理解还不算到位更何况是跨种族的动物。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示范如何呵护宠物,并且在孩子做了一些过激动作的时候告诉孩子,小动物也是会疼的,但是他们不会说,所以一定要轻手轻脚的和小动物们玩。

如果发现了孩子虐待宠物的情况,要马上进行阻止,不能放任孩子不管,并且要用严厉的语气告诉孩子,不能伤害任何生命,宠物也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需要被爱。

告诉孩子可以用耐心和温柔的语言和小狗或者小猫说话,他们是能够听懂的,想要让他们陪自己玩就要和邀请其他小朋友一样,要用温和的态度,不能强迫他们做不想做的事。

要多夸赞宠物,这样宠物才愿意和孩子玩,如果总是打宠物的话,时间长了宠物也离孩子远远的,要反复对孩子强调不能伤害家里的宠物,那样会让狗狗或猫猫受伤并且难过。

有的时候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就会把怒气发泄到自己家的宠物身上,家长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虐待宠物,孩子受到了创伤之后恢复的途径之一就是把相同的伤害施加到别的物体上,而宠物或者是野生动物就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些生物不会说话,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弱小的可以欺负的对象。

有的时候虐待宠物或者动物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下孩子虐待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如果家长发现他们这样的行为越来越严重,并且在父母说教之后仍然不改的话,那就要带着孩子去医院测试一下心理状况,看是否需要外界的介入来解决了。

有的孩子在特别生气的时候会对父母说“我恨你”这样是不是说明孩子特别讨厌自己呢?

其实可能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知道“恨”的真正含义,有可能只是听父母说过或者是从别处学来的,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这个词,并且在孩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要告诉孩子“恨”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懂得这个词伤人很深。

可以引导孩子用别的词来替换这个恨字,比如说“我不喜欢”“我讨厌”等等。如果孩子缺少安全感,他们也会用比较激烈的言辞去表达自己,也同样会对宠物做出伤害的行为。

所以家长要注意平时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要总是漠视或者是对孩子疏于表达自己的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之后也是一件好事,它提醒着家长有些事情做的不到位,需要马上进行纠正和弥补。

家长还要注意让孩子平时有情绪宣泄的渠道,这样他们就不会将怒气全部都撒到小动物的身上,有些孩子在家长面前很乖或者是经常受到家长的指责或者批评,没有办法发泄的情绪就会淤积在心中,也是造成孩子伤害宠物的一个原因之一。

家长要让孩子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要仔细聆听,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尊重他们,与父母情绪沟通顺畅了孩子才能把更多的爱给宠物。

孩子需要的是被聆听和安全感,一旦他们的声音被父母听到,孩子的怒气就会迅速下降,如果孩子做出了伤害的行为,那就按照情感引导步骤来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出发怒的情绪。

孩子天生就有对动物亲近和好奇的欲望,所以通过小动物或者是宠物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是比较容易的,有的时候孩子的伤害并非出自恶意,而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动物也会觉得疼,死了再也不能活过来。

家长可以通过讲解来告诉孩子,小动物的生命也是很可贵的,当他们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会感到痛苦,引导孩子学会将自己置身于动物的角度去想问题,告诉孩子不能以大欺小,用自己的力量去伤害弱小,反而要保护他们和爱护他们不受到伤害。

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生出仁爱之心,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杀害动物,比如说宰鸡杀鱼之类的,这样孩子会模仿家长的样子对宠物做出伤害的行为。

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孩子知道宠物是家庭的成员,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能够轻易伤害他们,可以让孩子通过照顾宠物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毕竟孩子年纪很小他们大部分时间需要别人照顾,如果能够通过照顾宠物而得到了夸奖,孩子也会非常自豪。

爱与被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想要去爱别人,孩子其实在养宠物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责任心和爱心,当孩子与宠物相处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多观察,透过孩子与宠物互动就能够知道他们是真的爱宠物还是想欺负他们。

宠物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的内心更加细腻,可能一开始孩子不知道与宠物如何相处,但是时间长了在家长的引导下就能逐渐明白生命平等的概念。

建议家长在家里养宠物,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有爱心也更有责任心,让孩子的情感发育更加健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内心里体会到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们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了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人们的爱。”也就是说爱心是发自内心的,家长应该从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对宠物轻言细语,平时多关照,孩子就会有样学样的也去努力照顾小动物,从这件事上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当孩子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时候,孩子学到的就不仅仅是照顾小动物,他们还会积极的去照顾身边周围的人。

有的时候孩子所谓的“欺负”有可能是因为力度控制和因果概念尚未成熟导致的,尤其是4岁之前的孩子,有可能只是想要抚摸,结果变成了拍打,或者只是想要引起动物的注意,结果变成了抓住狗狗的尾巴不放,他们心里没有那些因为自己的伤害而导致宠物痛苦的因果概念,这都需要家长细心和耐心的引导。

孩子天生是喜欢与动物亲近的,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孩子不会而阻止他们接触小动物,甚至是对孩子不小心的行为进行指责,可以先通过故事或者是绘本让孩子了解动物的习性,这样孩子就能够更好的知道如何给小动物吃他们喜欢的食物,如何照顾小动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让孩子和宠物多多进行交流。为了培养孩子和动物和谐共处,应当让孩子和动物多进行接触,并且多做活动。
第2个回答  2020-11-18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和它们和谐相处,我们如果打它,或者是对它不好的时候,它也是会伤心和流泪的。
第3个回答  2020-11-18
父母对于家里宠物的态度真的很重要。父母对宠物好,孩子时间久了会有所改变。并且平时要多跟孩子讲一下宠物的可爱有趣的一面,能够积极引导孩子对宠物有兴趣。
第4个回答  2020-11-18
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辅导,让孩子知道小动物也是有生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