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各15g ),白茯苓三两(9g),甘草炙一两半(4.5g )。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原理: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扩展资料:

燥湿化痰的其他中药方子:

导痰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120g,天南星(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橘红、 赤茯苓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7.5g,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g, 橘红4.5g,石菖蒲、人参各3g,竹茹2g,甘草1.5g。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金水六君煎

组成:熟地9-15g,陈皮4.5g,当归、半夏、茯苓各6g,炙甘草3g。

用法: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用: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咳嗽呕恶,喘急痰多,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三种药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三方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

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天南星、枳实而成。天南星增半夏燥湿化痰之力,枳实助橘红理气化痰之功,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为著,主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之痰厥等证。

涤痰汤又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祛痰邪,两穴配一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3

二陈汤的配方是半夏15克,橘红15克,白茯苓9克灸甘草4.5克,在需要服用二陈汤的时候,需要把准备好的这些中药材加入7片生姜和一个乌梅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煎煮,煎好以后去掉药渣,趁热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

润肺止咳是二陈汤的重要功效之一,还有一些天然药用成分能消灭人类肺郁气管中的炎症,并能促使气管扩张,可加快身体内痰液稀释排出,能让人类呼吸保持通畅,对人类的肺热肺燥和咳嗽痰多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凡阴虚肺燥及咳血者,皆忌用该方剂用药性燥,故凡阴虚肺燥及咳血者,皆不宜使用,该方剂不宜久煎,等药液煮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

用药期间,避免受风寒外袭而加重病情,忌食油腻、肥厚食物,以免加重痰证或不利于痰的排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陈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张锡纯胃气不降治法”心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身体自备“温胆汤” 和胃利胆,让你的火气降下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23

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乌梅。

二陈汤出自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方中配伍六味药材,以燥湿化痰为主,同时还有理气、健脾、利湿等功效,是祛痰方剂中的翘楚。方中的两味君药半夏、陈皮均是陈年者入药为佳,疗效更好,所以命名为“二陈汤”。

扩展资料:

很多孩子感冒好了之后,却一直咳嗽有痰,或者是感冒没起来,但嗓子里总有点呼噜呼噜的痰声,这种情况和中医的脾有关,“脾为后天之本”,要在一点点长大的过程中,脾气才能健运,而脾气既负责吸收食物营养,又负责全身的免疫系统。

这两个环节恰恰是孩子最薄弱的,他们很容易吃多,不消化,由此为感冒奠定基础,再加上免疫能力不如成人,所以一顿好吃的就能撑出病来,而且多是从咳嗽,咳痰开始的,“痰湿夹杂”是感冒的诱因。

专家遇到这样的孩子一般都给开个小方子:“二陈汤”,这是宋代就有的方子,出自当时的中医经典《和剂局方》,原方是半夏、橘红各五两,茯苓三两,甘草一两半,生姜3片,乌梅7个,除了化痰,痰饮引起的呕吐恶心,头眩心悸也有效。

对孩子,药方会再精简一下,变成半夏、陈皮、乌梅、甘草四味,痰化了,诱因去除了,家长担心的感冒也就不在了,包括感冒之后遗留的咳嗽有痰,也解决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祛痰邪,两穴配一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自制“二陈汤”能防感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