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宝宝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呢?

如题所述

给孩子进行逻辑思维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引导孩子思考

引导孩子思考,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把只是灌输给孩子,甚至在孩子对自己发问时,也不要正面回答,而是引导他去思考。比如,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不要正面回答,而是通过引导、暗示,让她自己寻求答案。

比如,我女儿在玩贴纸书的时候,随便抓了一张贴纸,却不知道往书上哪也贴。她让我帮忙翻到那页,我没有那样做。而是教她看贴纸旁边的数字,然后在书上把相同的数字找出来。女儿虽不懂数字,但在这样的引导下,也能习惯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玩益智玩具

很多益智玩具,都能帮助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推荐以下几个:

1、拼图

拼图从1岁就可以开始玩,从简单的2片拼一个香蕉,逐级增加难度。我女儿是2岁10个月开始完成24片,30岁完成50片。这个过程,锻炼孩子的观察、认图能力,也锻炼孩子的耐心。

2、桌游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给她购买了3只小猪桌游。桌游是要孩子需要学习规则、经过思考后才能成功玩下去的,对思维锻炼很大。可以在网上搜“孩子的桌游”,会有各种玩具推荐。

3、乐高

乐高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锻炼,应该很多家长都知道。具体怎么玩,可以去体验一下乐高的课程。

4、迷宫

可以购买迷宫类的玩具,也可以买走迷宫的绘本。

三、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的顺练,可以购买相应的练习册。比如逻辑狗,这套教具很火,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另外,推荐玩贴纸学数学。我购买的是小红花的《我的第一本数学启蒙贴纸游戏书》,共6册。孩子可以通过贴贴纸的方式,学习数字、分类、大小、粗细等数学概念。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让孩子讲题目:当孩子在做比较难的题目时,比如:数学多棱镜、应用梦工厂等比较灵活,需要通过思考才能做出来的题目时,可以叫孩子讲一讲对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理解性。当孩子能说够清晰的说出解题思路时,这种方式就是训练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个好的方法。经常这样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变得更强。

敢于提问:在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提问出各种问题或疑问,孩子会问、会质疑说明他就会动脑、会反思。家长引导孩子对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了帮助孩子能够更清楚的理解,可以做实验来证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对事物逐步养成一种质疑、思考的习惯。

建立纠错本:孩子做作业、考试通常都会做错题目,把每道做错的题目在纠错本上写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容易犯错的题型。又可以预防下次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就会养成改正错题的习惯性思维。

家长多与孩子讨论题目:如果孩子有不懂的题目,家长不是讲出做题的思路,而是与孩子一起讨论这个题目。家长要多表扬和鼓励孩子,不要动不动就瞪鼻子上脸,没说两句就开始发脾气,打人。这样只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与孩子做朋友,做一起讨论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朋友。

生活应用:平时要充分利用生活与学习的互助的关系,如:购物中可以训练孩子运算能力,比如一个面包要5元钱,买了3个,给他20元钱,需要找回多少?购买方式就是平时数学问答题的类型。这也是训练孩子数学思维的好办法。

增强观察能力:平时注意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如各种物体都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和用途。多掌握一些空间想象能力,如一个物体,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与面都不同。这样就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和辨别思维能力。

家长要有耐心:孩子都好玩,当你想教时,孩子不一定就想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如:堆积木、下棋等来引导孩子学习。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强求,要慢慢的沟通和引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17-11-22

逻辑思维能力是宝宝智力活动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宝宝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

  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宝宝发展思维能力的早期,如果爸爸妈妈注意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对于宝宝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宝宝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宝宝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霏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宝宝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宝宝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这个时期的宝宝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

  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

  爸爸妈妈在教宝宝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宝宝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木珠、碗、豆子等。因为宝宝能够用手触摸到物品更加能够引起宝宝数数的兴趣。

  学习分类法

  引导宝宝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爸爸妈妈要注意引导宝宝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宝宝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增强宝宝的观察能力。

  让宝宝了解顺序的概念

  顺序练习有助于培养宝宝今后的阅读能力,这也是训练宝宝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序。例如爸爸妈妈可以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宝宝动手把苹果按大到小排列起来:或者拿来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宝宝按照软硬度来排列。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首先,应教给宝宝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例如家具、运动、食品等,使宝宝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宝宝了解,大群体包含了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例如动物——鸟——麻雀。

  建立时间概念

宝宝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宝宝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当宝宝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宝宝做事也许会更规矩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22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方法需要家长多多学习,因为,小编认为,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你能在小学阶段就把孩子培养成善于思考的人,那么等孩子长大了他也往往会喜欢思考,但如果你没有对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一旦等孩子上了初中,他的各方面形态已经开始定型,就晚了。

这个训练通常也会被称作“异想天开”。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在家庭教育中,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一旦他们可以“异想天开”,不按部就班地人云亦云,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就开始形成。

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在家庭教育中,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创造性地问题解决之道。孩子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特征是对已知不断发出疑问:真的还是假的?从而寻求新的可能性。如果孩子习惯于批判性地深入思考问题,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更开阔、灵活。

自信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前提。有了自信,孩子就会变得勇敢,甘愿冒险。在家庭教育中,而当你对孩子说“不”时,可能阻止了孩子很了不起的主意。这会让孩子沮丧,让他觉得自己很笨,越来越自卑。

家庭教育中,关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困难,家长完全可以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启发式的反问使孩子的小脑瓜开始运转起来。

第4个回答  2017-12-28

    按照一般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以下年龄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

    0~3岁,直观动作思维主导 :

     孩子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看不到物品或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很有可能也就跟着停下来;

    3~6岁,具体形象思维主导 

     即使当事物不在孩子眼前,他还能在头脑里呈现它的样子,然后运用这种形象来进行思考;

    6~7岁以上,则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的阶段

    那具体该怎么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呢,其实不难,首先父母的思维要清晰,和宝宝讲话要有层次和重点,并有具体的原因陈述。

    比如,冬天出门前,让孩子加衣服 。可以告诉他,天冷了要多穿件衣服 ,免得容易着凉;

    另外,夏天出门前让孩子多喝水,也可以告诉他,因为天气热,需要多喝水;

    父母养成了这样的说话习惯,比起命令孩子必须要做某件事情,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孩子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他也会开始模仿类似的思考和说话,思维将会更加清晰。

    所以,年纪小的孩子主要是在对话中培养逻辑关系。

    更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培养他们的推理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