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功陷柏林时,希特勒手里有700万德军可用,为何要选择自杀?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装备精良,拥有数百万军队。在1939年以闪电之势侵入波兰,随后英法两国正式开始向德军宣战,从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开始时,德国依靠坦克军团,势不可挡,很快就占领了西欧的大部分国家。

当时法国修建了著名的马其诺防线,但是没有想到德国居然绕过防线,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克巴黎,几百万法军投降或阵亡。


随后法西斯侵略分子展开攻势,德国率先违反与苏德互不侵犯的条约,公然入侵苏联,随后日本在12月份偷袭了珍珠港,这两国的举动直接加速了他们的灭亡。紧接着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数百万德军士兵被冻死在苏联,而日本也在珍珠港之后遭到了美军的疯狂报复。直到1945年5月2日,苏联攻陷柏林,发现了一具已经烧焦的尸体,经过调查得知,它就是自杀的希特勒。

直到今天,研究二战史的专家仍不解?为何希特勒在自杀之时,手底下还有700万德国军队,他为何不带领着剩余的残部,绕过正面交锋,经过休养生息,再卷土重来呢?再看看日本,从硫磺岛战役,再到冲绳战役,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伤亡,日军是以命抵抗,甚至不乏进行自杀式攻击,要不是美军及时扔下那两颗原子弹,不知道美军还要死多少人?

其实从两国的训练中,我们不难发现。德日两国的训练方法、手段有很大的不同?普鲁士人认为,打仗是要经过训练的,有过战争经验的人才能取胜。但日本不同,日本后期的军人大多都是从田间拉来的农民、学校里拉来的中学生,十四五岁的年纪,就要端起枪到战场上去杀人。而希特勒认为,这700万德军士兵,大多是临时拼凑的,他们没有真正的作战过,到战场上也是去送死,所以它看不到任何希望,只有在苏联攻进柏林时,选择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0

二战后期,苏联红军包围柏林,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后,苏军攻占了柏林,希特勒在地下室内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希特勒自杀时,纳粹德国尚有军队700万人。还有这么多军队,希特勒为何不选择最后一搏,再不济放弃柏林转战其他地方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

其实,这700万军队中有很大的水分。首先,希特勒在二战后期,已经没有稳定充足的兵员了,有很多都是希特勒从其他国家召集的,还有许多临时征召的德国平民。正儿八经的德国军队,也就还剩300万人左右。就算是这300万人,也不是希特勒现在可以指挥得了。在战争后期,纳粹德国军队分散在各个占领区中,被苏美英法等国牵制,根本没有机会回防柏林。当时的柏林,负责守卫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战斗力是非常微弱的。他们仅仅是凭借对元首的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罢了。苏军占领柏林后抓到了很多德国战俘,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已经被纳粹洗脑,誓死效忠希特勒。苏联占领柏林也付出了30多万人的损失。

我们来看一下苏联当时的军事实力。柏林之战苏联集中了两百多万主力部队,7000多架战机,4万多门火炮,6000多辆坦克,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当时的柏林守军满打满算还不到一百万人,希特勒自己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希特勒自杀时是在4月30日下午,当时苏军已经占领了柏林,正在进攻最后一个地标,国会大厦。希特勒是在最后一刻无路可退的情况下选择自杀的,因为他知道,如果被苏联俘虏的话,等待他的将是更悲惨的下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26

这里所谓的700万部队中有许多是临时人员,他们以前从未开过枪。经过简单的训练,他们被强行吸引入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占领柏林时,真正的德国军队大约有300万。至于所谓的700万部队,其中大多数是猖狂的人。在后期,德国已进入普遍战争阶段。只要男人参与战斗,甚至很多女人也参与战争。例如,在柏林战役中,纳粹组织了一群“人民突击队”来保卫柏林。这些“军队”都是由德国的老弱国和病人组成,其中许多人已经退休。纳粹没想到他们会赢得任何战斗。一个人送了一个“铁拳”火箭筒,它可以和苏联的坦克一起使用。对于这种临时工,在数量上没有战斗力,这完全归因于大炮的存在。

尽管希特勒仍然有300万部队,但这些部队分散在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的占领区。他们受到英国和法国的约束,没有机会返回柏林。对于希特勒来说,即使他的一千万士兵也只有纸上的意思,因为苏联在几百米外袭击了国会大厦。纸上有数以百万计的士兵,这无法扭转苏联即将敲门的现实。

当时,希特勒的主要敌人仍然是苏联,在柏林战争前夕,苏联的军事力量总数已超过1000万。在柏林战役期间,苏联使用了超过200万次军队攻击,超过7,000架飞机,40,000多种火炮和6000多个坦克。它以压倒性的优势袭击了柏林。相比之下,德国人在柏林的48个步兵师、 9个机动师、 6个装甲师,总共不到一百万人。在数量和装备方面,苏联远远超过了德国人,超过了3,000架飞机,10,000多个坦克和大炮。

希特勒自杀,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再回来。在柏林战争前夕,苏联并未考虑如何取胜。苏联正在考虑如何快速赢得柏林,并在不列颠和法国之前吃掉肥腻的柏林。在这场战斗中,苏联根本没有看过德国人。大家都知道这是双赢的局面。

第3个回答  2019-11-24

     众所周知,二战前德国装备精良,拥有数百万军队。1939年,英法闪电般入侵波兰,随后正式向德国军队宣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起初,德国依赖坦克部队,势不可挡。它很快占领了大多数西欧国家。当时,法国修建了著名的马奇诺线(Maginot line),但没想到德国会绕过这条线。只花了一个多月就征服了巴黎,数百万法国人投降或死亡。然后法西斯侵略者发动了进攻。德国带头违反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公开入侵苏联。然后日本在12月袭击了珍珠港。两国的行动直接加速了他们的毁灭。紧接着,数百万德国士兵在苏联被冻死,日本也遭受了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军队的疯狂报复。直到1945年5月2日,苏联占领了柏林,发现了一具烧焦的尸体。经过调查,是希特勒自杀了。

  即使在今天,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专家仍然困惑不解?

      为什么希特勒自杀时仍有700万德国军队可供他使用?他为什么不带着他的军队,绕过对抗,恢复元气,东山再起呢?再看看日本。从硫磺岛战役到冲绳战役,美军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伤亡。日本军队用生命抵抗,甚至进行了自杀式袭击。如果美国军方没有及时投掷两颗原子弹,会有多少人死亡?

  事实上,从两国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德国和日本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有很大的不同吗?

       普鲁士人认为战争需要训练,只有有战争经验的人才能赢。然而,日本不同。日本后期的大部分士兵是从田里抽出来的农民和从学校里抽出来的中学生。在14或15岁时,他们会带着枪去战场杀人。希特勒认为700万德国士兵中的大多数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他们从未真正打过仗,不得不死在战场上,所以他看不到希望,只选择在苏联入侵柏林时自杀。

第4个回答  2019-11-24

第一战争的持续时间    

德国潜在的国家号召能力、生产能力和运输装备能力,以及除军事哨所之外的人民士气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在现代工业革命之后,一旦体现工业精确分工的工业体系被用于军事生产,它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德军背后的软肋。

第二:战争的补给

德国在1945年可以说已经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东部前线的苏联军队占领了东普鲁士,包围了柏林。西线的盟军也越过莱茵河,占领了传统的鲁尔工业区,直接指向德国的腹地。可以说,德国当时已经失去了继续生产和装备运输能力。即使德国想继续战斗,它也失去了提供后勤供应的能力。一件武器丢失,一颗子弹丢失,库存弹药只能用于肉搏战。那会发生什么?那时,德国的每个人一定不止一次地想过这个问题。

第三:帝国的灭亡

希特勒已经没有继续作战的能力了。即使有700万军队,也没有用,只给他留了一条死路。不是军队能不能打仗,而是军队在哪里,希特勒在哪里,以及他能否继续指挥他的军队。德国的首都已经被苏联军队占领,没有进一步抵抗的余地。希特勒认为,这700万德军士兵,大部分都是临时东拼西凑的,有的根本没有参加过战争,到战场上基本就是去送死,所以它看不到希望,只有在苏联攻进柏林时,选择自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