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企业招聘要求35岁以下?

如题所述

确实,除了一些高管的职位会把年龄限制放到40-45岁,很多公司的部门总监到经理以下级别都会不约而同的加上一个年龄限制,35岁。总结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原因。

创造力和精力下降,可产生价值随年龄增长递减。35岁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成家立业。需要在工作与事业之间进行平衡,在工作上的付出必然会相对减少。同时,因为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不再持续学习和精进,完全靠经验在工作。在普通职位还好,在管理岗位就可能造成团队停滞。假如是需要创造力的行业,那更是无法维持。所以除非你能够自我证明工作能力还处于很强的阶段,一般情况下竞争力会弱很多。

2.企业成本考虑。

上面说过,35岁具备较多经验的人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对于薪酬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相比较而言,更为年轻的下一辈可能会“便宜”很多。而且更多时候,年轻人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有的还有非常不错的教育背景。他们可能唯一缺乏的就是经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招聘更年轻的大学生来替代“人到中年”的大叔和阿姨,就是因为性价比很高。只要年轻人愿意学习,那么给予一定的时间和锻炼,不会比中年人差很多。

3.创业潮影响。

全民创业时下流行。特别集中在35岁上下,已经有一定行业经验和资本能力的人。很多公司HR在担心招聘进来的人员稳定性不够好,确实在实际情况中也存在。招进来的员工工作1年学习到了需要的知识或者套路后,立刻辞职出去创业,还可能带走不少的客户和渠道资源。这时候,选择更为年轻的可能还不具备创业能力的员工就是企业的首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4

现在,感觉35岁就是一个梗,很多企业在招聘信息中就明确提出要求35岁以下人员,感觉35岁以上人员在就业市场上不是很受欢迎。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35岁以下人员精力比较充沛,能够接受和忍受加班。年轻的时候因为没有组建家庭或者家庭还比较年轻,没有小孩,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家庭中,有很多精力放在工作中,或许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加上父母都还比较年轻,一般不需要花精力去照顾父母。现在很多公司都要加班,35岁以下人员对加班习以为常,因为下班没有家庭,可能没有去处,还不如在加班。35岁以上人员就不一样,一般都有家庭,有小孩,下班后可能回家接小孩放学或者要辅导小孩,另外家里有老人,有些时候老人如果生病什么的,也需要花时间去照顾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第二,35岁以下的员工比较富有学习力。年轻的员工,他对学习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事物会自动去学习,学了新知识会去实践。35岁以上的员工可能思维已经定性了,主动去学习的动力不强,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个发展会有影响。

第三,35岁以下的员工比较好管理。因为年轻,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公司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35岁以上的员工,他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可能会碍于情面,出现不好意思管理的情况。

第2个回答  2018-05-20

首先是因为体力差异。

那些刚毕业的小年青,加班熬夜通宵都不是,第二天还能生龙活虎的像没事人一样。我上大学军训的时候,晚上通宵上网,都不影响第二天军训的。有些天天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人,吃饭晚一点就捂着胸口胃疼,看电脑时间长一点就刺激得眼睛双泪长流,坐一天颈椎腰椎僵硬的不听指挥。

虽然未必每个中年人都是如此,但是普遍不如年轻人能加班能熬。

其实是因为精力差异。

刚毕业的人,可能连个女朋友都没着落呢,生活的全部就是工作和梦想,为了工作能全力打迸。

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则不行,今天孩子病了,明天要开家长会,后天老爸得去医院体检,有太多的生活琐事需要他们操心和过问。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是因为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难管理。

年轻人经过企业的洗脑培训,很容易热血沸腾、全情投入。即使企业给的回报不高,年轻人也因为能够学习到工作经验,所以怨言并不严重。如果是换成职场老鸟,就会用理智代替激情,对公司的待遇、社保、假期等都有详细的考虑。而且中年人还容易在工作中以老卖老、投机取巧、避重就轻,沾染上一结职场老油条的不良习惯。

这些做法如果被年轻人看到或者学到,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其实成熟的职场人,也有很多优势,比如丰富的工作经验,行业内资深的人脉关系,甚至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客户资源。在职场上,最重要的是能为团队创造价值,年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公众号:爱多idol,等你来撩。

第3个回答  2018-05-30

我之前不知道,最近企业招聘都要求35岁以下了吗?看到这个题目可以说真的有点慌了,因为我马上30岁,离35岁也就差几年的时间了啊!可以说留给我跳槽的机会不多了。这样一想,突然感觉中年危机马上就要来了,再接下去想,越想越觉得恐慌,这个社会已经容不下我了吗?

之前看到中兴裁员,还有中年男经理跳楼自杀的新闻,都让我着实恐慌一下。的确,在企业中,占据主力军地位的已经是90后,甚至95后。尤其是去到一些创新型企业看去,几乎全都是年轻人的天下。这些小鲜肉年富力强,有充沛的精力以及良好的创造能力。比那些老骨头们更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他们与这个时代的潮流连接更加紧密。

反观中年叔叔阿姨们,一方面需要照顾家庭,又在精力和思想上都普遍反应较慢。就这样想着,是啊小鲜肉多好啊,又养眼又有活力,像我这类身材发福、不修边幅的老阿姨,也难怪会被人嫌弃。

可是已经这样了,只恐慌也是没有用的,再反过来一想,哎,不过又是一次媒体贩卖恐慌的段子。每个人的个人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大器晚成也是很有可能的。我们不能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个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在35岁之前事业有成,出任CEO,赢取白富美。

但是,作为个人,我们也确实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给自己一个预期,在什么时间段从事基础性工作,在什么时候应该具备一些进阶技能或者是领导能力,让自己能够胜任更高级的职位。

我做HR这么多年,我认为在传统行业里,35岁左右的人正是最具备较高素质的人群。所以请莫要恐慌,静下心来沉淀并提升自我,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自在从容。

第4个回答  2018-05-21
35以下有激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