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课题小结

如题所述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对一首歌(乐)曲产生强烈的兴趣,才会产生欣赏的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发挥想象力。因此,每节欣赏课一开始,都应要设计好导入语言,设法让学生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据调查,学生对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歌(乐)曲容易产生兴趣: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比较熟悉的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经常接触、反复聆听的曲目;蕴含着故事情节的乐曲等。于是,上课前我要仔细分析教材并找出其特点。例如:欣赏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首先出示蒙古民族服装的图片,讲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然后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欣赏器乐曲《二泉映月》,先讲作者阿炳是一位盲人,然后介绍他坎坷的一生和刚正不阿的品格;欣赏歌曲《大中国》时,让学生边敲边听边唱,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学生会感到这些歌(乐)曲格外熟悉和亲切。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对音乐讨论的渴望。初中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时,七嘴八舌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例如:在欣赏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时,有的学生说后面这段音乐越来越快,感觉像草原上的跑马,老师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紧张、兴奋、激动)。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越来越强,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