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手握齐兵时不反,到楚地为王时也不反,为何最后没兵时才反了呢?

为何韩信最后没兵时才反了呢?

韩信开始之所以没有谋反是因为韩信只是一个“傀儡”大将军,而到了最后自己没有兵时,自己地位连降三级,内心不满,为了争口气而谋反的。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有很强的军事才能,“胯下之辱”的故事说的就是他。韩信早期只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投靠刘邦,做了一名小职工,被萧何发现其才能,便举荐给刘邦。

刘邦听了韩信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之后,直接封韩信为大将军,让他指挥千军万马。刘邦在韩信、萧何、英布等人的努力下,成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其实韩信是有两次机会可以谋反的,自立为王的。第一次是韩信手握30万齐兵,第二次是在楚地为王,这两次韩信都可以利用手里的兵权来推翻刘邦。而韩信却没有那样做,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就是韩信的身边全部都是刘邦的人,自己只是一个傀儡“将军”,比如傅宽和灌婴、曹参等。他们时刻在监视着韩信的一举一动,如若韩信有谋反之心,这些人必会将韩信杀死,韩信是有心无胆。

韩信有如此高的军事才能,刘邦一直是不信任他的,一直在防范他,刘邦也害怕他有一天会谋反,将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被毁掉。刘邦一路走来吃了太多的亏,他不得不提防像韩信这么有能力的人。

刘邦是可以随时随地拿走韩信的兵权,让韩信再回到原点。韩信只是刘邦的一个“傀儡”将军,例如韩信在赵地时,刘邦就直接拿走了本应属于韩信统领的军队。

后期韩信从齐王跌到楚王,再跌到淮阴侯,韩信的心里是极不舒服的,他有怨恨和不满,长时间的压抑和羞辱,把韩信东山再起的欲望点着。

这个时候手里就算是没有兵权,但是他身边的人都是安全和可靠的,他联络后宫之人开始密谋谋反,不过也很快走漏风声,被刘邦吕雉知道,最后韩信被吕雉设计在长乐宫杀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4

因为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可以有现在这样为人熟知的名声和功绩都是因为刘邦,刘邦成就了韩信,同样韩信也成就了刘邦建立汉朝,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韩信帮他攻打敌军,带领将士们冲锋陷阵,突破重重困难和障碍,不畏艰难险阻,而韩信一开始由不知名的一介草民,成为了统领30万大军的将领多亏了刘邦。

韩信手握30万重兵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刘邦刚刚重用他的时候,韩信对刘邦有感激之情,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对刘邦发起攻击的,而且韩信手里的这30万大军有极大多数都是刘邦给他的,刘邦把军队给了韩信,自然也会在军队中安插几个他的亲信,在这样的情况下韩信是不可能反抗刘邦的。

再后来刘邦建立了汉朝,韩信帮助刘邦收复了齐国,刘邦封韩信做了齐王,从这方面来看刘邦对韩信还是很不错,只是其实韩信并不想做齐王,他只是想建功立业,奋勇杀敌,在前线带领将士们一起保卫自己的国家,韩信看刘邦对自己的态度是很不错的,就更没有要反刘邦的心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会有变化的,刘邦封韩信做了齐王之后,韩信也没有要反的心思和意图,在记载中很少有人会杀死自己国家中的诸侯王的,韩信也存在这样错误的心理,他认为刘邦是不会杀他的。

但事情不是这样的,刘邦后来收了韩信手上的兵权,一个将领没有了兵权就相当于失去了尊严,这个时候韩信也反应过来了,但是这时他想再攻打刘邦已是难上加难,毫无胜算了。

第2个回答  2019-12-03
因为韩信并不想反,但是当他没兵的时候有些人逼着他造反。
第3个回答  2019-12-03
因为当时各种原因不能反,后走投无路了才被逼反了。
第4个回答  2019-12-03
韩信虽然用兵如神,但是他并没有群众基础,反后怕没有威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