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和项目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是什么?

如题所述

改进的问题

1、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截至2018年9月,全国仍有670多个贫困县没有摘帽,其中有23个地市州贫困人口超过30万,5个地市州超过50万,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高达14.6%。

2、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

截至2017年年底,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分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2.3%、14.4%,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6.6%。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陈规陋习尚未根本转变。

随着贫困人口总数减少,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占比从2015年底的11.3%上升到2017年底的13.2%,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

建议:

1、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

对深度贫困村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2、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有效性。

在精准识别方面,要继续完善建档立卡,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支撑。

扩展资料: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4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人民观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要求根据真实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加强对未脱贫户的动态管理等内全体帮扶责任人再次入户调查贫困户致贫原因,根据真实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加强对未脱贫户的动态管理,因户因人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措施,确保每位贫困户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针对农村低保检查中发现的“保人不保户”的问题,镇政府联合县民政部门对全镇贫困户、低保户进行全面核实,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全面筛查认定农村低保户,改正保人不保户的问题。

深入开展了“三精准、五个一”活动,全体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摸实情、解真忧、帮真事,进一步拉近与贫困户关系,宣传扶贫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档案规范整改,本着全面无遗漏的原则,严格对照档案目录对镇、村、户识别和退出档案等进行再梳理、再检查。

扩展资料:

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要求规定:

1、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一律脱帽。

2、坚持政府领先,增强社会凝聚力。强化扶贫主体责任,引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努力,鼓励富民先富后富,形成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相辅相成的重大扶贫格局。

3、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我们要坚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不能在扶贫开发中牺牲生态。必须探索脱贫致富新途径,使贫困人口更多地受益于生态建设和恢复。

参考资料来源: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央、省市反馈问题整改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09
扶贫政策不足之处是你不能保证当你扶贫过后是否还有贫困之人,因为这些是循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