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07-15
元音(vowel)发音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起共鸣器作用的口腔,阻力极小并无摩擦声音的语音。尽管在一般情况下发元音时声带都振动,但也可使声带不振动,发成清音或耳语音。从发音语音学的观点看,元音按舌面和双唇的部位分类,但有时也按空气是否自由通过鼻腔来分类。高元音发音时舌面拱起,紧靠口腔顶部。低元音发音时舌的部位相对地低平,开口度比高元音稍大。中元音发音时舌的位置处于中间状态。高、中、低元音也按前后列分类。发前元音时舌的最高部位移向口腔前部并稍许拱起。后元音发音时舌后部向软腭抬起。唇的位置和形状是元音分类的第三个标准。半元音的发音方法与元音相同。但常被视为辅音;yawn(打呵欠)中的y音 ,walk(步行)中的w音是半元音。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的通过口腔、鼻腔,通过舌、唇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因此属于浊音。也有的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发出清元音(voiceless vowel)。元音并非在所有的语言中都与元音字母一一对应,一些元音字母的组合也可以表示特殊的元音,比如汉语中的某些复韵母;某些语言中一些元音字母在某些情况下不发音,如法语中元音字母“e”在词末。元音分两大类: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大多数元音都是舌面元音,如国际音标的[a]、[e]、、[o]、[u]等等,而汉语族中有一类在其它语言中很少见的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紧张,包括平舌音(舌尖前音)如汉语拼音 zi、ci、si的韵母,和翘舌音(舌尖后音)如汉语拼音 zhi、chi、shi的韵母。辅音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黄)/ 发音时气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声带不一定振动,不够清晰响亮的音素叫辅音。(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辅音按发音部位可分为:唇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齿音、卷舌音、齿龈音、齿龈後音、龈颚音、舌面音、硬颚音、唇硬颚音、软颚音、 唇软颚音、小舌音、舌根音、咽音、会厌音、喉音。按发音方法可分为:鼻音、塞音(爆音)、擦音、塞擦音、近音(无擦通音)、闪音(弹音)、颤音。清浊音:辅音发音时声带的振动模式。发浊辅音时,声带有充分振动;发清辅音时,声带完全不振动。 VOT(voice onset time):一辅音从除阻的一刻到声带开始震动,中间所经过的时间。送气与否与VOT有关。 气流机制:通过声道的气流的产生机制。在大多数语言中,所有辅音都采取肺呼气机制(pulmonic egressive),但部分语言也会使用紧喉音(喷音)(ejectives)、内爆音(implosives)、搭嘴音(啧音)(clicks)等气流机制不同的辅音。 长度:辅音的发音中,阻塞维持的时间。在日语、意大利语、芬兰语等语言中,一般辅音与双辅音(阻塞较长)代表不同的音位。在爱沙尼亚语及少数其他语言中,甚至有三种不同的辅音长度,虽然牵涉其中的发音差异较为复杂。 发音时的力道:一个尚未完全确立的特点,因为目前没有观察到任何语言纯綷以力道来区分不同辅音。一般的现行语言有二十到三十个辅音。拉托卡斯语(Ratokas)只有6个辅音p、b、k、g、r、t,是已知语言中最少的。辅音最多的是阿尔瓦语,有四十三个。历史上曾出现的最多辅音是高加索语系的Ubykh语,据说有多达84个辅音音位,同时仅有2个元音。该语言在1992年10月7日宣告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