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呢?

如题所述

从雍正帝之后,就不再有畅春园这一称呼了。

圆明园距离平则门二十华里。

平则门,也就是后来的阜成门。

阜成门位于京师西城区中部,元代时,这里是大都城平则门的所在地;到了明、清两代,这里是京师内城的九门之一。由于这里是明、清两代自门头沟运煤进城的重要通道,所以,这个门还有“煤门”的称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阜成门及内城的城墙不断被拆除,最终因建设施工,阜成门等老城就荡然无存了。

清朝的皇帝,避暑或者外出巡幸,每一年之中,都会圆明园之中停驻,所有时间累加起来有好几个月。这在清朝是很常见的事。

清文宗咸丰庚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农历庚申),西方的英、法两国,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从天津大沽口进攻,逼至北京。咸丰帝仓皇出逃,京师的亭台苑囿,被联军荼毒破坏,大好的皇家园林,在兵火之中,化作了灰烬。

咸丰帝仓皇出逃的第二年,他在热河驾崩。

清朝二百一十八年的基业,京师不能驻守;万人之上的皇帝,出逃到热河之后,死在了外面。不知道,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个讽刺?

想一想,咸丰帝要是知道几代祖先的基业、几代经营的皇家园林已经被西方军队破坏、焚烧,他的心,应该会深深地伤痛吧!

清穆宗同治即位时年仅六岁,国家大政基本上都是由两宫(孝贞慈安皇太后、孝钦慈禧皇太后)操持。这一时期,也曾有满洲的御史上疏,建议修复被西方军队破坏的圆明园。但是,两宫并没有采纳这位御史的奏折,而且,在接到这位御史的上疏之后,清廷还下旨,严厉地对这一建议进行了斥责。

到了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同治帝时年十七岁。本年农历九月十五,同治帝大婚。

大婚,意味着成人。

成人,意味着就可以亲政。

这一年,广东有一个人,名叫李光照。这个人,很有头脑,他对荣华富贵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瞅中机会之后,李光照向内务府呈请,说是自己可以无偿提供花草树木,作为个人捐献,用作重修淀园(圆明园)之用。

话说,同治帝很是孝顺,对重修圆明园的想法非常感动。

也有人说,同治帝心中,其实有他自己的小算盘,重修圆明园,就是要摆脱两宫的束缚,想把两宫皇太后移走。

同治帝同意重修圆明园的对外说辞是:

他自己常常想着,两宫皇太后听政理国,非常辛苦。但是,京师虽大,现在却没有什么可以让两位皇太后悠游、娱乐、休闲、歇息的地方。所以,他就答应了李光照向内务府提出的呈请,许可重修圆明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内藏珍宝无数,历经多代皇帝扩建,整个园林汇聚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但在英法联军侵华时候被烧毁。建国后,曾有人建议重修圆明园,但并没有得到批准,主要是为了留下遗址供人们参观,让所有的中华儿女不要忘记近代的耻辱,知耻而后勇。
第2个回答  2020-11-13
圆明园确实不能重建,因为圆明园是我们近代史的耻辱,一定要留着这一段历史,让我们的后代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3个回答  2020-11-13
可能因为现在的圆明园有历史价值,能够激励国人勿忘国耻,而且重建的话花费巨大,十分艰难。
第4个回答  2020-11-13
不重新修建圆明园,那是因为重建圆明园需要更多的金钱来支持,只是为了游玩,观赏是有点奢侈的,而且圆明园是中国被侵略的历史证据,也可以让我们铭记过去被侵略打压的悲剧,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忘记国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