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了冬季“暖气病”就犯,该如何预防?

如题所述

冬天来了,北方的小伙伴在有暖气的室内温暖如春,甚至火热如夏。让南方的我羡慕万分,不过暖气太足容易上火,还会引起皮肤干燥、流鼻血等“暖气病”。如何才能在享受暖气带来的温暖的同时,避免暖气病的产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暖气太足会引起哪些暖气病?

1、感冒

冬天来临,天气变得寒冷。供暖以后,为了使房间里暖和些,把门窗都关上,导致空气流通不好,再加上暖气使空气变得干燥,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室内外温差大,也是感冒频发的重要原因。

2、呼吸系统疾病

暖气太足会导致室内环境干燥,干燥的环境让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再加上通风不及时,灰尘增多。很容易导致人们咽部的不适,从而引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3、皮肤干燥

供暖还极易引起皮肤缺水的情况,再加上洗澡次数减少,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皮、皮肤瘙痒等暖气病。

暖气病要怎么预防呢?

1、加湿器

供暖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对呼吸系统造成不好的影响。放个加湿器可以极大改善缺水状况。因为集体供暖的原因,室内24小时都保持较高的温度。加湿器要勤使用,注意及时换水。

2、多摆些绿色植物

如果觉得加湿器弄的室内过于潮湿,可以在室内多养一些绿色植物。吊兰和巴西木、绿萝这种叶子较大的植物可以从叶子中蒸发更多的水分,对增加室内湿度很有好处。

3、多通风

室内空气不流通也是引发暖气病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在早上中午各通风一次。早上通风可以让闭塞了一晚上的房间得以换换空气,在中午通风则是因为中午相对来说气温较高。

4、多喝水

以上几点都是从环境入手预防暖气病,从我们自身来说,多喝水也是很好的一种预防方法。喝水可以补充人体的水分,多吃含水量大的蔬菜水果也有很好的作用。

北方暖气虽然温暖,也极易导致暖气病的产生。勤通风,多喝水,种植一些绿色植物,相信能对暖气病产生很好对预防作用。让北方的小伙伴既温暖又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28
寒冬已至,我国北方各地陆续开始供暖,室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不过,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种种症状被人们统称为“暖气病”。
到底什么是“暖气病”?我们该如何预防“暖气病”呢?
什么是“暖气病”?
“暖气病”不是医学上的病种,而是被“热”出来、“干”出来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进入冬季后,取暖设施的使用频率提升,室内温度升高的同时,空气更加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现鼻咽部干燥、烦躁不安、头晕眼花、疲劳无力等症状。另外,冬季取暖时通常门窗关闭,空气难以流通,干燥、闷热的环境为细菌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机会。
因此,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容易出现发病小高峰。这些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暖气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 1000 毫升的水分。其中,经皮肤蒸发 600~700 毫升,经过呼吸道蒸发约 300~400 毫升。供暖季开始后,室内空气干燥,蒸发的水分更多。人体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就容易导致各种症状,加重人体的疾病。
“暖气病”危害,你了解吗
1
呼吸系统疾病
室内外温差过大,加之温暖、干燥的环境让人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下降,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
2
心脑血管疾病
室内温度过高和干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论是白天生活或夜间睡眠都容易出汗,耗津伤液,使血管内血液黏稠,血流减慢,造成心脑血管严重缺血,甚至导致血栓形成,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缺血性中风)。
3
泌尿系统疾病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在 1500~2000 毫升,这些尿液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长时间待在暖气房里,随着水分流失,尿量也会减少,泌尿系感染和尿路结石的患病风险则随之增加。
4
皮肤瘙痒
冬季人体本来就容易缺水,天气寒冷、干燥,空气湿度下降,会使得皮肤表面的水分减少,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变得干燥,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加重、皮肤敏感发红等现象。
5
眼睛干燥症
冬季户外风大物燥,室内室外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泪液的循环,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办公室一族来说,容易造成干眼症。同时,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远离误区,预防“暖气病”
1
暖气片不是越热越好,也不是越多越暖和
冬季供暖后,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令人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头昏脑涨等,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发疾病。同时,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的时候人体难以适应,容易伤风感冒。应将室温保持在适合的温度区间,这样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预防感冒,也能在取暖季进行养生保健。
暖气片越多也并不能使室内温度越高。私自多加暖气片,有时反而会影响室内温度。因为居民家采暖多为单户循环,多加暖气循环量减少,热水流速减慢,可能会造成前几组暖气温度高,后几组暖气温度低。而且,还会造成垂直供暖失调,直接影响室内温度。
2
冬季室内通风不仅仅是敞开窗户就可以了
很多人习惯早晨上班前开窗和晚上回来开窗,据研究测试,城市里两个空气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此时是最不宜开窗的时间。而两个相对的空气清洁时段是上午 10 时和下午 3 时前后,建议大家在此时间段多开窗。
冬天睡觉时,很多人总喜欢关门闭窗,以免受寒着凉。实际上,冬季睡觉时应将窗户尽量开条缝,但要避免对流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当然,生病或遇到大风、大雨时不宜开窗。
遇到雾霾非常严重的时间,需减少开窗时间。最好在有纱窗的情况下,窗户开小一点,并使用加湿器、湿化喷雾,或在暖气上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让灰尘和微生物都沉下去。
很多人认为有了空气净化器就不需要开窗通风,其实不然。长时间在封闭空间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当空气质量好转,就没必要长时间开启空气净化器,应以自然通风为最优选择。
3
不能只给房间“补水”加湿,身体也需要“补水”
冬天室内开着暖气或空调,很多人会开加湿器来缓解干燥。加湿器最好使用纯净水,而且最好每天换水、每周清洗。加湿器里不要放精油、消毒剂等东西,否则可能会刺激咽部黏膜。加湿器可搭配湿度计使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 40%~60%左右。也可以给地面洒点水。每天可洒水 3~5 次,可以用湿拖把拖地,也可用喷壶洒在地面。但如果家里是木地板,最好不要洒水,防止弄坏地板。
除了要给房间“补水”,身体也需要水分滋润。别等渴了才喝水,通常当你口干舌燥时,水分丢失量就已经占体重的 2%~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 1700 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 1500 毫升。建议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补水方法,小口喝、缓慢咽,每次以 100~150 毫升为宜。在喝水的同时也要补充电解质。
在干燥的暖气房内,皮肤水分流失也会加速,可能会出现皮肤弹性差以及干纹细纹的情况。此时,护肤工作也不能省略,尤其要注意补水。洗漱完及时护肤洗漱后 3 分钟内,皮肤处于湿润状态,此时涂抹身体乳、护肤品,是滋润皮肤比较好的时机。
4
吃冷饮不能过量,也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可以适量喝一些冷饮,但不要过量。过量食用冷饮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胃痛、腹泻等问题。冰的冷饮也可能对口腔和咽喉造成刺激,导致口干、喉咙痛等问题。
在饮食上,供暖季还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蔬果。此外,由于室内温度较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
5
千万别“贪暖”,要以“动”治“冻”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开启蜗居模式,不愿意进行健身锻炼,因为出门锻炼真的需要勇气。但冬天运动可增强抵抗力,并且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受寒冷刺激,会使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会随之增强。因此,千万别“贪暖”,要以“动”治“冻”,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可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老年人和儿童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比如,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或晒晒太阳;孩子可以到户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跳跃、打球、做幼儿体操、步行、慢跑、骑童车等,这些运动可有效地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暖气驱赶严寒,成了冬日里的“小太阳”,却也会“烘”出一些疾病。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您,“取暖”要有度,控制好室内外温差和空气湿度,注意开窗通风和饮食健康,多运动多锻炼。如此,方能预防“暖气病”来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6
第1点就是应该注意多喝水,多喝水才能很好的预防这样的疾病,第2点应该注意屋子里面一定要及时的通风,这样才能预防暖气病,第3点应该注意平时应该多洗澡,这样才能预防暖气病
第3个回答  2021-01-16
控制室内湿度,控制室内温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想不被细菌侵袭、不感冒,那么就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第4个回答  2021-01-16
在烧暖气的时候可以多打开几扇窗户,让空气流通起来,能够保证空气的新鲜度,也可以把地板打湿为空气增加一些湿度,也可以放一个加湿器。并且也要多喝一些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