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如题所述

前言:《阿甘正传》作为一部励志喜剧电影,揽获第六十七届奥斯卡奖13项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影片等合计六项大奖,一直被视为好莱坞经典电影,深得美国民心。

电影主要讲述先天智障的男孩阿甘凭借单纯真诚的品质,在各领域都取得成就的故事。女主珍妮则与之相反,虽然她聪明善良,却逐步走向自我毁灭,最终死于病毒感染。两人虽是青梅竹马,其命运走向却形成强烈对比。

阿甘低智的人设,颠覆了传统英雄形象,一出场就被众人嘲讽和欺负。反而是女主珍妮,从一出场,就笼罩在所有美好词汇下,她聪明、善良、漂亮,宛如天使。然而,在低智儿阿甘逐步走向光明的时刻,珍妮的人生却一直在走下坡路,被学校开除、裸唱表演、四处漂泊、吸毒滥交......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现,珍妮走向自我毁灭,是必然的趋势。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聪明善良的女主珍妮,为何逐步走向堕落的人生以及珍妮们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在我看来,珍妮走向自我毁灭的因素可以从外在和内在两大方面来分析。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我会分析像珍妮这样迷失自我的青年,如何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01、浅析珍妮走向堕落的外在因素:母爱的缺失、父亲的猥亵、朋友的不理解,加上当时美国反主流文化盛行的影响,多方面因素推动珍妮走向自我毁灭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珍妮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

珍妮来自单亲家庭,因家中缺少母亲照料,她总是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在阿甘眼中,珍妮父亲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他一直在亲吻和抚摸她和她的姐妹们。”然而珍妮却很害怕父亲。

她宁愿半夜冒险爬上阿甘的房间,也不愿意待在那个自己家里。面对阿甘劝说她回家的话语,珍妮总是恳请阿甘再陪她多待一会儿。有一次,酗酒的父亲凶神恶煞地四处寻找珍妮,珍妮躲在玉米地里不敢出来,并向上帝祈祷,“上帝,请把我变成一只鸟,好让我可以远离这里。”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亲不仅没有尽到为人父的责任,而且暴虐成性,甚至还猥亵侵犯珍妮。珍妮弱小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却没有任何人可以保护她。她唯一的好朋友阿甘并不能理解她艰难的处境,而母爱的缺失又让珍妮在家庭的抗争中更显势单力薄。

被评为“美国当代杰出年轻女性”的莉斯·默里曾在书中分享过她母亲的经历,因童年遭受父亲猥亵的阴暗回忆,摧毁了她母亲的人生,她母亲从此沉沦在街边混混的生活和毒品的欢愉之中。

在我看来,珍妮与莉斯母亲如出一辙的经历,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珍妮的家庭不仅没有给她正面教育,反而使她的童年笼罩在恐惧和梦魇之中。因此,当珍妮长大以后,她开始逃离这个噩梦般的家庭,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逐步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其次,我们来看下美国反主流文化盛行对珍妮的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正处于文化动荡的阶段。二战刚结束,大众处在丧失家园的悲痛和重建家园的希望两种矛盾的情绪之中。与此同时,女权运动兴起,种族矛盾尖锐,反主流文化应运而生。

珍妮就是其中一个深受反主流文化影响的青年。她在车上与别人沉沦爱欲、因拍摄大尺度照片被学校开除、在剧场赤裸演唱、追随施暴自己的男生、吸食毒品、群居乱交......这一切行为,都是典型的对主流社会反叛的表现。

在我看来,反主流文化的盛行,催生了一部分极端的年轻人,他们离经叛道、宣扬叛逆精神,甚至鼓吹释放爱欲、认为性解放就是个人解放。不少懵懂的年轻人在动荡的价值观和欢愉的刺激中迷失了方向,做出非理性、非道德的事情。珍妮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步走向自我毁灭。

02、浅析珍妮走向堕落的内在因素:自身认识不足,对未来把握不通透,难以承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过度放纵自己,加快走向自我毁灭的步伐

除去家庭教育的缺失、好友的不理解、社会反主流文化的影响,还有这些内在因素,加快珍妮走向自我毁灭的步伐。

首先,自身认识不足,对未来把握不通透,使珍妮作出不少激进又反叛的行为。

珍妮想当大明星,为此,她不惜抛弃尊严,为《花花公子》拍大尺度照片,甚至为了攀附权贵,在车上沉沦爱欲。当她意识到,自己没办法正儿八经地出道以后,为了享受舞台的聚光灯,她再次放低姿态,全身赤裸在低俗剧场演唱。

在我看来,珍妮虽然聪明,又是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但是她的毁灭,正是源于她的小聪明。她没有认清自己的条件,没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追逐目标的计划,反而是企图通过哗众取宠的表现走捷径,最后只能一次次被现实打败。

她曾经问阿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阿甘反问,“什么意思?我难道不能成为我自己吗?”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会发现:阿甘的低智,隐藏着大智若愚的智慧,相较于空洞的梦想,他只想立足根本,做好自己。而野心勃勃的珍妮,一昧仰望天空的时候,却忘记了脚踏实地

其次,珍妮无法接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空洞的精神,让她轻易放弃美好的人生,最终选择走向自我毁灭。

珍妮在一番折腾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以后,她彻底放弃了自己,选择与其他激进分子一起吸毒、群居乱交、释放天性。她甚至曾想放弃生命来逃避现实,但是在最后关头,她怯弱了,选择继续苟活。

在我看来,珍妮与其他盲目追求欢愉的极端青年不一样。她内心始终有明确的目标,想要追逐光明的生活。可惜她却在追求梦想的途中迷失了方向,又因为内心过于脆弱,无法接受现实生活中颓靡的自己,最终索性放弃了人生追求,破罐子破摔,选择在吸毒滥交的生活中催眠自己。

过早的自我放弃,让珍妮过上无限度的自我放纵生活。然而吸毒滥交的生活不仅没有给珍妮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使她的精神更加空洞和迷茫,如此正是造成珍妮走向自我毁灭的关键。

03、浅析珍妮的性格特点及命运走向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意义与思考

在电影最后部分,痛改前非的珍妮找到了自己的新生,她摆脱了过去放荡的生活,在餐厅勤快地做着服务员的工作,并独自抚养她与阿甘的孩子。

然而,回归平静生活的珍妮,却不得不为年少无知的任性而埋单。因年少时的放荡,她感染了未知病毒,是不治之症。把儿子交给阿甘以后,珍妮享受了一生中短暂且少有的天伦之乐,然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故事的结局是悲痛的,但珍妮逐步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却是早已注定的。那么,电影中的珍妮,以及现实生活中像珍妮一样迷失自我的青年,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

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身因素三个角度来分析。

①家庭因素:关注孩子成长,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

阿甘和珍妮都是来自单亲家庭。但是,阿甘母亲把他照顾得妥妥当当,小到干净整洁的衣服,大到人生抉择的道理,阿甘母亲随时信手拈来。反观珍妮,不仅享受不到家庭关爱,还时刻活在暴戾父亲的统治和猥亵中。

在我看来,阿甘和珍妮不一样的家庭环境,是造就他们走上不同道路的根本原因。正如美国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所言,“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要帮助迷失自我的珍妮们改变命运,追根溯本是要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氛围。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忙于生计、疏于陪伴。这种家庭氛围往往是孩子滋生叛逆的温床。事实上,即使给孩子再优越的物质生活,也没办法富足他们的心灵。如果想要把孩子的叛逆精神扼杀在摇篮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加陪伴和照顾。

②社会因素:加强校园精神教育,让青少年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珍妮的堕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价值观动荡的年代,懵懂的青少年极易迷失方向,在别人鼓吹之下作出极端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校园教育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像珍妮这种迷失自我的青年,如果能在学校里收获正确的价值观,就不容易误入歧途。然而珍妮还在懵懂迷茫阶段,就因拍摄大尺度照片而被学校开除。过早失去教育机会,是加速珍妮走向自我毁灭的助推器。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校园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在社会文化动荡时期,要减少珍妮这样的叛逆青年,需要学校承担起着替社会打造正确价值观氛围的重责。

③自身因素:控制欲望,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实力谋生

珍妮曾好高骛远,想做闪耀的明星,可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激进的行为,却摧毁了她的生活。当她回归平凡人生以后,她勤勤恳恳地做一名服务员,虽然薪酬不高,但足以让她在一个陌生城市立足,并抚养孩子。

从珍妮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遥不可及的梦想,把握眼前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人需要有坚定的目标,但是如果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作出放荡过激的行为,这个目标就不再是鼓舞自己成长的梦想,而是变成滋生邪恶的欲望。珍妮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尽早明白这个道理,学会脚踏实地,靠自己实力谋生。

在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多方面影响下,珍妮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可以说,珍妮是不幸的,但某种程度上而言,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在人生最后的时刻,重新找到生命的真谛,过上了一段平淡温馨的生活。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更应该通过借鉴珍妮的经历,少走歪路。愿每一个曾经迷失自我的“珍妮”,都能尽早回归生活正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6
我觉得这传递的就是一种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而且看过的人都会有特别多的人生感悟。
第2个回答  2021-01-15
当然是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
第3个回答  2021-01-15
体现了一种乐观的心态,不服输的精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给你开一扇窗。所以,无论生活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不要灰心,不要丧气,阴霾过去就是晴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