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是中小学生的天性,要怎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如题所述

好动是小朋友的天性,因为他们保持着探索和发现的潜在意识,同时,好动与注意力、专注力并不是相对立的。

与年龄相关

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安静下来,集中精神做事情的时间和年龄相关,也就是和身体发育有关。

学龄前儿童的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5分钟;

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30~45分钟;

小朋友按照各自年龄能在这个时间段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情,就可以了,倘若超过了这个时间,即使受到更大的约束和限制,他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起来。

所以,对于训练和加强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进行,以免超出了孩子的生长规律。

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与本质

做功课都是心不在焉、磨磨蹭蹭,或者一会弄弄铅笔,一会找找橡皮,整个人看起来是相当“忙碌”,但主要的任务——作业,却迟迟无法完成。

即使父母不断地叮嘱“抓紧时间,快点写作业!”也还是东摸摸,西看看,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

透过这些表象,分析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本质就是四个方面的缺失:

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机没有学习方法没有计划能力;

不仅仅是小学生,即便是进入初中,进入高中,这些孩子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中考、高考只是另一种考试而已。或者说,他们的学习就是参加这个考试,并非是为了增长和掌握知识。所以,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和作业都是很被动的状态,没有内在的动力和动机,走一步看一步,需要爸爸妈妈叮嘱和从后推着才行。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克服和消弱这缺失的四项内容,可以慢慢地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专注的学习能力

1、训练孩子建立目标

这里的目标指相对短期的目标,如,一天学习内容的预习和复习;一个星期学习内容的总结;

2、分步骤有计划地完成作业

也许孩子并非想拖拖拉拉,而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所有的作业,走一步看一步的做法,让他看不到作业的“尽头”,导致放弃、失败的心态,干脆不着急,就想着混时间。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分析当天的学习内容,把各门功课的作业罗列出来,分门别类地规划它们的完成时间,强制性地给孩子一个时间限制,推着他按部就班地做作业。

3、培养抓重点

当一天的作业都摊在书桌上,不知道如何开始,茫然无头绪,也会导致孩子讨厌作业而转向其他有趣的事情。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先解决用时短的,或者容易完成的;然后再做比较难的这一部分,以此来合理分配时间。

注意力的缺失并非就是由于好动、多动的原因,还有学习时碰到的目标、动机、方法、能力上的问题。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从这些方面加强对孩子的训练,从而让孩子的学习和做作业有自己的方法,并且不断地进行优化,最后达到能够集中精神做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30

好动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好动同样也是让老师觉得非常烦恼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其实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于小孩子这种天性都感到非常的头痛,因为在生活或者是学习之上小孩子如果过于好动的话,对于他们接受相关的知识和接受相关的能力都非常的困难。在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就应该学会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只有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以后,家长和老师才能够传授给孩子相关的知识。

调动课堂的气氛

首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调动起课堂的活跃气氛,如果说整个课堂上都死气沉沉的话,那么不仅仅只是一个学生会跑神,所有的学生都不会想着去主动接受老师所传输的知识。因此老师一定要努力的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意思一些,让大家都愿意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孩子好动就意味着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有意思的东西,而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吸引到小孩子的注意力。当小孩子的注意力主动的被老师吸引了以后,那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所要花费的力气就可以变得稍微小一些。想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长时间让孩子注意自己的教学的话,就显得有一些难了。

设定有意思的课程

因此老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课程设定的非常有意思,从头到尾都能够吸引到小孩子的关注。同时老师也应该尽可能地将孩子的积极性调回到课堂之中,并且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来接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当学生们主动地接受知识的时候,就意味着老师的所作所为是成功的。

第2个回答  2021-10-31
可以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做一些孩子特别喜欢,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老师要加强引导,不要干预孩子,要学会鼓励孩子。
第3个回答  2021-10-31
我认为可以通过诱导的方式,例如告诉孩子坚持一节课不动就能获得奖励,慢慢的就能养成好习惯了。
第4个回答  2021-10-30
给学生制定时间规划表,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什么样的作业或者是任务,这样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