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主张废除科举的舒赫特的历史谁知道?

如题所述

舒赫特 Schuchert, Charles (1858.7.3,美国 俄亥俄州 辛辛那提∼1942.11.20,康乃狄克州 新哈芬) 美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古代地质上古生物的海陆分布,是发展古地质学的先驱。父亲死后即负担起弟妹的生活,此时也发展了他对化石的强烈喜爱。1880年代曾为政府的地质调查报告绘画苔藓虫类和腕足动物类化石的插图,以赚取生计,其间也累聚了他那令人惊讶的标本收藏。1894∼1904年任美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在此以分类工作闻名)。后任耶鲁大学古生物学教授,1923年以荣誉教授头衔退休。他的《地质学教科书》(A Text-Book of Geology,1915;与皮尔森〔L. V. Pirsson〕合著)一书,在本世纪中期以前,一直是古地质学教科书的标准读本。他也是北美最重要的古生物学权威。《北美洲古地质学》(1935)第一册的出版使他的学术研究达到顶峰,这是一部当代地质学知识的综合论著,此外,还著有《北美洲古地质学上的古生物教科书》(Textbook of Historical Geological Paleogeography of North America)和《地球及其周期性变动》(The Earth and Its Rhythms,1927)。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是最为震动的大事。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于是,由此开始,一个贯穿百年的现代化教育在中国艰难地兴起。但是,100年前的中国,不了解世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没有100年后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想法。

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正式废除了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士科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科举制度。从新学堂的兴起到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体制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势头。2005年正好是科举制废除100周年 废除科举制度,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 科举制度是经历漫长历史阶段形成的,它的形成是历代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奴役广大劳动人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从隋帝创立科举是“倡天下读圣贤书考进士及第”的风气。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读圣贤书,实际上是让天下人去读儒家的“经书”,而这些经书是经过历代诠释者为更好地做忠君的顺民角度去阐释的,尤其是经宋代理学家提出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纲常”之类,让天下人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而已。所以,我们说倡科举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让天下人读书,而在于统治者的“治天下。”所谓“治天下”,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也就是说让读书人中举,走进仕途成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帮助皇帝治理天下。从这一点看,我们还可以说科举具有某些积极意义。在科举施行一千多年中,许多读书人本着“匡社稷济苍生”的目的参加科举,的确出了些治世之能臣,为人民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但科举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即“以科举销尽天下英雄气。”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就是中了科举的“英雄”们,做了官后,帮助统治者奴役百姓,而百姓也成了“顺民”,这样,封建官僚机构便可以正常运转。废除科举,就意味着封建官僚机构的基石被捣毁,封建官僚机构如风雨中的大厦摇摇欲坠了。结果在废除封建制度六年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废除科举制度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学而优则仕这就是孔子的思想,也成了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在封建社会中,读书人本着“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闻”的目的走上仕途。尤其科举制度施行后,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入场券,成为他们为获取高官厚禄权势的手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此读书人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他们只是闭门死读书,读死书,不学其它的技能,不事其它的行业,多数人变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甚至出现了像范进孔乙己式的人物。因无一技之长,到了科举制度后期更有甚者甚至成了无业游民。废除科举后,学而优则仕成了学优而无仕了,读书人没有了出路,在苦闷、惆怅、无奈之后,为了生计,他们变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学而优则仕”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成熟于宋朝,盛行于明朝、清朝。在一千多年中通过开科考试,共遴选了十万进士。这就为封建官僚机构提供了大量人才。废除科举,等于关闭这些知识分子的仕途大门。为个人的出路,为民族的复兴,这些人开始思考个人与民族的前途而去寻找新的出路。其结果,大批优秀人才纷纷走出国门,或到日本,或到欧美,他们怀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革命救国”的理想,去学习,去奋斗。同时在这批优秀人才中的很多人加入了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并成为主力军,从事“反封建,建共和”的革命活动,同国内的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一道,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经过六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废除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的废除无疑成了革命烈火的助燃剂,历史前进的推进器。 废除科举制度,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教育的国家。 中国的教育起源于三代——夏、商、周。三代建立的学校分别是校、序、庠。以后各朝各代均设立学校。科举制度施行后,全国办私塾,设学堂,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到了明清,科举制度日趋腐朽,而教育也日渐式微,明朝八股文的出现,严重地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制约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到了清末,许多有识之士,观照西方的文化教育、科学的进步,发出了“科举制度非改不可”的呐喊,终于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了。 废除科举制度启动了现代教育,自1905年后,全国各地新学堂纷纷设立,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6万多新学堂。新学堂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吸收西方教育的优点,增设了许多富国强民的学科。新学堂的知识分子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学习现代各种科学与技术。从此中国的教育开始了新的征程,大大地向前发展了。 废除科举制度,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文化的传播。 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的知识分子或出国学习考察,或著书立说,或大量翻译西方科学与文化的著作,大量引进西学,因而开拓民众的视野,提高了人民的思想,同时这些知识分子还批判中国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后,高扬“科学、民主”大旗,以包容的心态,北大聚集了许多学贯中西的大师,而这些人后来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与领导者,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从1905年到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历时十年左右,可以说废除科举制度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推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593767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1
  最早是袁世凯张之洞等联名上奏废除科举制,舒赫特是美国古生物学家。搭不着边的。。。

  自清末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以及被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中国的对外战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至此,从上到下的中国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外国船坚炮利的威力。于是,不少文人学士、高官大吏,就把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归咎于中国文化不如西方,尤以科举制度是使中国文化落后之根源;都认为,科举制应予废除。

  于是,在公元一九零五年,由袁世凯、张之洞等联名上奏废除科举制,改由西方的学校取而代之。准奏之后,在全国各地,县里设小学,省里设中学,北京设京师大学堂。从此,中国自隋唐以来,延续一千五百年的科举制度被连根拔了起来。

  舒赫特 Schuchert, Charles (1858.7.3,美国 俄亥俄州 辛辛那提∼1942.11.20,康乃狄克州 新哈芬) 美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古代地质上古生物的海陆分布,是发展古地质学的先驱。父亲死后即负担起弟妹的生活,此时也发展了他对化石的强烈喜爱。1880年代曾为政府的地质调查报告绘画苔藓虫类和腕足动物类化石的插图,以赚取生计,其间也累聚了他那令人惊讶的标本收藏。1894∼1904年任美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在此以分类工作闻名)。后任耶鲁大学古生物学教授,1923年以荣誉教授头衔退休。他的《地质学教科书》(A Text-Book of Geology,1915;与皮尔森〔L. V. Pirsson〕合著)一书,在本世纪中期以前,一直是古地质学教科书的标准读本。他也是北美最重要的古生物学权威。《北美洲古地质学》(1935)第一册的出版使他的学术研究达到顶峰,这是一部当代地质学知识的综合论著,此外,还著有《北美洲古地质学上的古生物教科书》(Textbook of Historical Geological Paleogeography of North America)和《地球及其周期性变动》(The Earth and Its Rhythms,1927)。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05676.htm?fr=ala0_1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