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教你如何深入理解人性

如题所述

文/小宋老师 提到心理学大师,我们立刻会想到弗洛伊德,但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大师,他的理论和方法同样深刻影响心理学领域,他就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门生,后来他因不同意老师的泛性论而独立门户,创立了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核心的个体心理学,这一理论强调个体的“社会意识”。 近期,我重温了阿德勒的著作《理解人性》,这本书在豆瓣上获得不少好评,有读者甚至认为其胜过《自卑与超越》。以下,我挑选出书中八个精华段落,让我们一同探究阿德勒如何洞察人性。 01 那些不自觉地咬指甲或抠鼻孔的人,实际上可能内心深处有着难以撼动的固执。阿德勒在书中解释,这些小动作往往源自儿童时期,即便在当时受到父母的斥责,依旧我行我素,从而形成了固执的性格。 02 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人,或许正渴望从某项任务中解脱。注意力集中的关键在于对事物真正的兴趣。一旦认为某事“与我无关”,注意力自然分散。老师常误以为学生患有注意力缺陷,实则可能只是对课程不感兴趣。 03 健忘可能是不愿公开反抗的一种表现。这类人往往对所承担的责任缺乏兴趣,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心的反抗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隐蔽的被动攻击”。 04 睡眠问题往往昭示着心理健康的状况。严重失眠者可能内心充满警惕和不安全感。加藤谛三指出,失眠背后常隐藏着广泛的心理问题。阿德勒补充,悲观主义者更容易失眠,因为他们对无关紧要的事也过分担忧。 05 追求卓越和成功并非人生唯一目标。若一个人只着眼于排名和荣誉,可能会变得过于自我中心,担忧他人的表现,从而活得更累、更焦虑,且难以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06 有些人看似谦逊,实则可能深藏自负。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力求凸显自己,通过高谈阔论吸引注意,以此获得优越感。然而,这样的人往往忽视内在修养,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07 易怒者往往内心自卑。自信的人无需通过愤怒来显示优越。每次发怒都可能是损害他人以提升自尊的行为。愤怒成为争取权利和地位的手段,这样的人往往高度敏感,难以接受别人的优秀。 08 社会和文化塑造了性别角色的观念,女性常被认为应持有一定的自卑感。这种观念导致男性不喜欢被视为女性特质,而女性则可能以拥有男性特质为荣。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深植人心,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参考文献:阿德勒著,《理解人性》,新世界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