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社区经济发展

如题所述

方山社区的经济发展起始于民国时期,当时南垾村80%的土地由万姓地主掌控,因自然灾害频发,村民生活贫困,主要依靠帮工和租田维生。新中国成立后,社区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水利建设,1958年兴修水利设施,如南头涵闸和引水渠道,改善了抗旱条件,东西两侧水源得以互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显著提升。1983年,粮食产量达到了亩产近千斤的水平。

村办工业在社区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968年起,健康纸盒厂、方山皮毛厂等10多家企业相继成立,其中天印包装厂和纸箱厂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规模企业,产值分别超过500万元。到2002年,健康村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村收入显著增加。陶家庄和乐村因著名的裱画工艺,吸引了众多艺人,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农业方面,原方山大队的山芋种植业尤为突出,山芋棚自然村因种山芋而闻名,栾姓村民常年销售山芋,成为南京地区的土特产品,远销苏皖两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村民收入的大幅提升,从1986年的不足700元到2006年的7955元,实现了显著增长。

随着社区的拆迁安置,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他们搬入新建的住宅小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0平方米。社区居民的交通和通信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私家车超过100辆,摩托车658辆,电话和手机普及率极高,每百户电脑拥有量超过40台,有线电视覆盖率更是达到100%。这些变化见证了方山社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